“双减”下“能呼吸,有留白”的作业
优智外国语
在“双减”政策的真正目的是教育返璞归真,让学生能呼吸,有留白,常欢笑;让知识有色彩,能说话,常交流。扎实落实双减,有创新的开展双减,主要责任是老师。做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也在常思常想。要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要很好地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我们需要的能力还有许多,如应变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知识汲取与迁移能力,观点捕捉与淬取能力,学科关联与知识整合能力,我们的拥有一桶水才能满足那一瓢水。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有效课堂,有趣作业。
一、“找”数学,让知识集中化
我们在学习新课前都会让孩子预习,并且对预习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也要求孩子们“能读,会想,略知道”,可是双减政策下,我觉得这些要求不完善,起不到课堂的润滑剂。于是,我对预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哪儿来,到哪去,更远在哪里”,这三个要求让孩子们在课下积极的忙活起来了,有翻找以前的知识,有咨询家长的,有查阅资料的,有联系生活的………。以我讲四上的“平行与垂直”的第一课时为例,孩子们积极参与,准备充分,小组合作游刃有余!让我震惊了,也让我觉得孩子的脑回路太强大了!孩子兴奋不已,总担心自己的探知秘密被别人说了,联系前面复习了第三单元的线段,直线,射线及角,还有平面图形(孩子说平面图形是有线段组成的)。孩子们汇报,我板书,思维导图式的学习就此展开。
带着问题 预习知识点
二、“玩”中学数学,让知识形象化
在数学上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孩子把知识变得直观化,可摸,可动,可比,使知识有动感,表达有依据。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布置周末作业(动手做一个长方形框架),在周一上课时,孩子们带着各种材质的长方形框架,大小不一,色彩缤纷,在小组合作探究时,发现了向左,或右拉动,形状就变了,以此为动机,引出平行四边形,然后通过测量,验证,发现了变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且在平行四边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比长方形变矮了(让我非常意外,我就把平行四边形的高推出来了)整个课堂弥漫着探索求知的欲望,孩子们把课堂带入自然,把知识带到玩乐。把抽象思维形象化,把逻辑思维简单化,让知识知识可视化
三.“画”数学,让思维飞跃
在双减的呼吁下,单元整合设计作业成了新方向,它使我们的教学有方法,知识有联系,孩子有思考。讲完了第五单元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加上在前面的预习中孩子们抛出的线和角的第二单元《线段 直线 射线》之间的相互联系,我精心设计了一个思维整合导图,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们在画点中画出线,在线的分类中复习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又有两条直线的而位置关系,孩子们想到了平行和垂直,在画垂线和平行线中,会画精准的而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想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节课我的角色有老师转化为执笔者,而我可爱的孩子们成了知识的运送者。课后我布置的一项作业,“如果你喜欢这样上课,你把这节课设计出来,我们来评比。
四、“秀”数学,评价有“甜蜜”
第二天上课时,我收到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让我眼前一闪,一幅幅各色的整合画卷,知识齐全,概念精炼,分类丰富的思维导图,虽然平常我也让每个单元都做一次,但是我只能说这次是小巫见大巫。我遵守诺言,分小组评比,优秀的作品个人积分加5分,两朵“小红花”上墙,每人一支棒棒糖。此时,孩子们有多开心
“双减”背景下,作为老师的我们除了更加有效的备课之外,还应该改变“作业观”,让“作业”不只是“作业”,而是思维与能力的提升,告别传统的作业模式,让“作业”在孩子们手中呈现出新的可能。双减政策进入课堂,参与孩子们的生活,犹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让鲜活的理念落地生根,才能在我们课堂上倾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双减”政策下,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当下最重要的研究,为此,我们将减量提质备在每一节课中,将快乐和思维活动设计到每一项作业中,真诚的和“双减”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