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和精准作业设计的改变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第四小学 崔陈茜
教育部发文:《“双减”政策落地,有担当的家长这样做!》明确表示: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不减成长!双减政策的出台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精准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政策,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 一、丰富教学形式,将课时作业融入课堂教学 双减的提出,对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就需要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者始终贯穿于整节课当中。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课时作业,不再是单一地新授教学内容,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环节的设置。 比如,在讲《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通过谈话导入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中掌握学生的学情,发现学生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我就根据教学目标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计划,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分角色朗读上,以读识字,以读促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故事的寓意,不再把重点放在小鸟和青蛙所争论的问题上。而为了更好地验证课堂教学环节调整的正确性,我在第一课时安排了生字组词和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在第二课时安排了课文结构梳理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随堂练习,进一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下一课寓言故事《寒号鸟》的寓意理解的课堂教学做好诊断性评价。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习经历的价值最大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与其一味地给予学生超过他能力范围的知识传授,不如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习经历的价值最大化。 比如在讲解《语文园地六》中我的发现这一部分时,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在教授这一环节时,我不仅仅把教学重点放在形声字的特点规律上,而是引导学生理解简单的字理识字,揭示生字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掌握生字的构字规律,为以后可以更有效率地识认生字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这对学生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独立阅读和识字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实现其学习经历的价值最大化。 三、提质增效,课内落实,课外拓展 所谓双减,就是做到提质增效。这一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高效课堂和精准作业设计的相互融合和辩证统一,需要做到课内作业的落实和课外提升作业的分层拓展。 比如,在讲授《古诗二首》当中《夜宿山寺》这篇古诗时,通过男女生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课堂中就已经达到熟读背诵的程度,实现了“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的教学目标,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落实背诵作业;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的教学目标,我布置了小画笔的作业,让大家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山寺,不同程度的学生理解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只是用画笔画出古诗所描绘的山寺,但是有的学生却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画出自己所理解的山寺,做到了课外的分层拓展,同一个作业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做到提质增效。 以上就是我在“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和精准作业设计改变,以后我会继续探索更好的方式方法,为学生带去更好的学习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