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周了,我发现每次走进教室,桌子都是横七竖八的,即使我指挥学生把桌椅摆放好,也坚持不了几分钟。更奇怪的是,上课时学生的坐姿五花八门,有跪在椅子上的,有趴在桌子上的,还有我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销魂姿势,只有少数学生能端端正正地坐着。为了解开这个谜,我一天没出教室,一直观察学生的动态,想找出蛛丝马迹。还别说,真的让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学生的书包走错了家。
我发现学生背着书包走到座位后,没有把书包塞进桌斗里,而是直接把书包放在了桌子下面的地上,书包把学生的一席之地占据了,两腿便无处安放。为了上课舒适些,两腿不是跪在椅子上,就是把脚钩在自己的椅子腿上,有的还伸到了过道里。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不至于摔倒,不是身体前倾,死死地顶着桌子,就是斜着身子。我百思不得其解,学生的书包怎么会齐刷刷地摆在地上?工作二十九年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况。
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有学生说是书包太大,塞不进去。我让一个学生当场试给我看,并非如此,书包很轻松地就进了抽屉。也有学生说书包太满,塞不进去。我打开一个学生看似很满的书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书包跟个收纳盒似的,学校发的课本都在里面躺着,再加上“爱心防疫包”,就没有多余的地方了。我让这个学生按照课程表把不用的书本拿出来,“爱心防疫包”挂在桌子旁边的挂钩上,书包立刻瘪了下去,哪还有放不进去的道理。看来学生坐不住,桌椅乱跑,是因为书包走错了“家”。
针对书包的问题,我开展了《让书包回“家”》的队会,通过讲述,让学生明白书包放在地上的不安全因素,有时会被书包背带绊腿导致摔倒,有时会把桌子往前推,挤压前面的同学,给同学造成伤害。拿东西时还得蹲在地上,起来时稍不留神头就会碰在桌子上。书包天天放在地上,两脚会踩脏,地上的尘土也会粘在书包上,还得麻烦妈妈帮自己勤洗书包。学生看着躺在地上的书包,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当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整理书包,无用的物品和当天不用的课本放在家里。第二天上学,很多学生都觉得书包轻松了许多。可能是习惯成自然,还有小部分学生把书包放在地上。当我走到学生身边指指地上的书包时,学生立马反应过来,赶紧把书包塞进桌斗。经过一周的提醒与督促,学生的书包都回到了“家”,桌椅乱跑的现象有所改观,课堂上的纪律也好了许多。现在开学两个月了,个别学生还会出现反复的情况,但是只要我稍一提醒,学生立马改正。
从书包事件中,我深深地明白,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经常观察学生,善于捕捉学生中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然后抽丝剥茧,寻找根源,最后将不良现象或习惯“扼杀于萌芽状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