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错?试错! 高慧敏 在班里,有这样一个让人可爱又可气的孩子小Z:他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无论上课下课,他总是“偷偷地”看书,活脱脱是个小可爱。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惹人喜爱的孩子,总会给人以“无限惊喜”。以至于每天的课间,总有人在“状告”小Z。 这不,热闹的课间正在继续…… “——老师——小Z往我们座位上撒纸!”学生满脸愤怒。 “——老师——老师——小Z打我。”另一学生也是怒气冲冲。 …… 瞧,这个让人头疼孩子哟! 突然有一天,“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没有志愿参加的孩子,那就推荐擅长的孩子去,结果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欢呼”小Z地名字。其实我很诧异,诧异大家对小Z的呼声如此之高。虽然在我接班之前,前任老师就打过预防针。 盛情难却,小Z在半推半就下,终于站上了讲台上。其实,我也好奇,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大家如此印象深刻。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他选择推荐一部电影。我心想:这也挺好,可以拓宽孩子们的分享面。 但是当他脱口而出“鱿鱼游戏”四个字时,我是真的慌了,因为自己曾经听到并看过这部电影的片段,它给我的感觉的是充满暴力、血腥。 “——停——”一个下意识的举动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其他孩子听到“鱿鱼游戏”四个字已然沸腾,听到暂停的指令更是疑惑不解。喧闹声此起彼伏。 我简单解释了一下。事情就过去了。 直到后来有一次班主任活动,刚好聊到这件事,小组的老师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建议。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是这样说的:如果是我,我可能不会打断他的演讲,我会让他讲完之后,大家共同讨论分享看法,那么这就是一次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另一位老师说: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先问一问他想分享什么 我恍然大悟。 因为自己担心害怕的一些东西,而阻止孩子们去触碰,这对他们来说其实很不公平,孩子们应该有这道这些东西的权利。 于是,活动结束后的那个中午,我找小Z聊了这件事情,更多的是想知道他想分享给大家的信息。原来小Z是想告诉大家,鱿鱼游戏中有六关游戏,分别是“123,木头人、扣糖饼、拔河……”而后我们聊了电影情节、画面等的给人的感受。 原来孩子的心思也是如此简单,是我过度揣度孩子们的想法了。于是第二天的“课前三分钟”如约而至,“鱿鱼游戏”也如期与大家见面,只是,孩子们喧哗之后的思考也更深刻。 课前三分钟的叫停,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对小Z同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刻板印象会让我们对孩子形成固定印象,可孩子的想法是多彩的,孩子们奇奇怪怪地行为也会颠覆我们的认知。对孩子们葆有一份期待吧! 老师爱生心切的想法都能理解,因为担心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不让孩子们去了解一些信息,可这何尝不是一种过度保护呢? 或许我们阻止不了孩子们接触一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已经获得的知识和孩子们一起去判断、去思考事情的可行或不可行之处。 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也是“试错”的过程,我们要允许错误的存在,这也是我存在的意义。 哦,原来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