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的归属感

2021-12-02 13:27:25 

唤醒学生的归属感

   

归属感是什么官方定义:“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 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

那么学生的归属感又是什么呢?它是指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看成班集体的成员并对班级产生一种寄托感。是指学生在认同程度、思想定位、感情投入等方面的共同的心理感受。“班级归属感”的形成和稳定,既可以使学生在一个温暖而富有激情的集体怀抱中不断获得自信,又能产生持久的驱动力,促使学生完成好自己的学业。

我的理解很简单,归属感就是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于班级对学生个体的包容度和对其内心的唤醒。

我们总会发现班里有一些学生,始终徘徊在班级的外缘,融不到这个集体中去,对班级一切都是以漠然的态度冷眼旁观,要么就是以极端的方式刷存在感,而我们做班主任的往往主观地认为这类学生就是不求上进,不爱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不好,道德品质有问题......于是乎就凭自己的主观臆断采取一系列诸如随他去、讲道理、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频繁叫家长的措施应对,其结果是学生离这个班级越来越远,漠然的更漠然,极端的更极端。

这类学生曾经让我们头疼棘手,一筹莫展。其实站在学生角度设身处地的想,他们缺乏的就是归属感。以极端方式刷存在感的同学就是想引起你得注意,让大家关注他;以漠然的态度存在的同学,是觉得集体对他没有吸引力,在集体里找不到他们的位置,换句话就是说他们没有露脸的机会,也从未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

班里有个叫崔子怡的女同学,就是那种漠然型的学生,一学期很少给我说话,学习成绩一直是徘徊在及格分的边缘,经常微信请假,内容永远是“崔子怡感冒(肚疼),在卢店刘辉诊所就诊,需请假半(N)天”,对这个班级她没有一点热情,总想逃离。跟其家长有过几次电话交流,感觉不好,想从家长这里争取力量希望不大。

六一儿童节节要进行“队列表演和班级风采展示”,我们班要表演《赛马》这个舞蹈。挑选领舞的学生,无意中发现崔子怡的乐感特别好,表现力超好,这个发现简直不要太好哦,立马让她站C位,接下来的训练就让她指导大家。她的落落大方和她的优美舞姿赢得了从未有过的被羡慕的眼神,我想这应该是她从未有过的高光时刻吧。接下来的几天她的表现让我眼前一亮,各项表现都很积极,作业认认真真的写,每天早早的到校,课堂上听讲专心积极回应老师。我真觉得这种变化不可思议,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她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集体对她有了吸引力,她在集体里有了价值的体现。

我呢就特别擅长造势,毫无悬念,我们班在“六一风采展示中”获得第一名。我在班里表扬大家团结合作的同时又对她进行了特别表扬,语气中有宠爱的成分,有夸张的羡慕甚至是崇拜。我想让她的存在感更强烈一些、价值感更重要一些、优越感更凸显一些、幸福感更持久一些。因为我有过这样的经历,这种归属感,存在感会让你持久的亢奋,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稳定的状态。

从被挑到领舞那天开始到期末她都没有再请过一次假,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听讲,作业也都积极。欣慰之余,我有了这样的体会:对待外缘的学生,不要讲大道理教育,也不要以爱的名义强逼就范,让她有被需要的归属感就好。“假如那是我的孩子。”在时刻提醒我,一个家庭是孩子最温暖的归属,作为“家庭”的家长,我所要做的就是唤醒孩子的归属感,无任何附加条件接纳。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唤醒学生的归属感 2021-12-02 13:27:25
是错?试错! 2021-12-02 22:43:27
站错队的发卡 2021-12-02 18:57:42
二七区培育小学:用“三个高质量”推动“双减”落实 2021-12-03 14:17:27
巧用评价促发展 2021-12-04 15:48:03
三个人做的质量分析 2021-12-05 08:16:30
从教师的自主发展出发对教师实施有效评价 2021-12-05 16:27:21
左手爱心,右手严厉 —— 一位“老”班主任的见解漫谈 2021-12-05 14:48:26
顽皮的孩子 2021-12-05 13:31:55
“双减”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2021-12-05 19: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