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 笼 我们都知道“回笼觉”是很香甜和惬意的。晨练和早饭过后,一切收拾停当,能够再睡个“回笼觉”,时间短暂,却很舒服,一整天都感觉心满意足。 这次有机会在一年半时间里重新回到语文教学中来,我常常想起“回笼”这个词。最近我也在了解阿尔茨海默病,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因为我的父亲生病了,有时我们觉得他是抑郁症,有时我们觉得他是阿尔茨海默病。前一段时间,我也看完了央视的六集纪录片《如何对抗抑郁症》。这两种病都反映出有认知问题,还有记忆力下降的问题。于是,我就想回忆一下自己在担任书法教师时,我对自己可能失去语文教学的能力产生了深度焦虑的问题。 那两年多时间里,我一想到自己可能永远地失去了语文教学的能力就感到恐慌。因为这是我从事了二十多年的职业,如果二十多年形成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消失,那对我来说,真的是无比可怕。就好像一个老年人突然间找不到自己的家门,认不得自己的家人了一样。那段时间,我为了维持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努力地阅读书籍,写作,虽然也写出了一些创作性的文章,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我想了想,缺少的是和学生的真正内在的联系。只是表面性的接触一些孩子是无法为我的写作提供素材的,只有深入地跟孩子们接触了解,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涌来。朱熹说书籍是“源头活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在我看来,学生才是我写作和工作生活的真正的“源头活水”。 就在我为怀疑自己是否还有能力进行语文教学时,学校里突然有一个机会让我重新回到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上来,尽管我非常舍不得当时的书法教学,还有我一手建立起来的书法课和带起来的书法社团,以及自己在书法上取得的一点小小的荣誉,还有自己这两年在书法上正好处于兴头上,但我还是毅然答应了学校的请求,重新回到了这个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岗位上来。这一方面为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为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还具备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能力,我是否已经到了认知功能退化的程度和年龄。 适应的过程是艰难的。在一两个月时间里我都认为确实无法胜任了,大脑时常处于紧张待命状态,好像一松动,一切都会崩溃了一样。然而好强的我不愿从此输给记忆,输给身体,我的年龄还不大,只是还没有完全适应吧。我努力地工作,想要在纷繁复杂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中重新找到以往的感觉。 诚然,重新回来,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这让我感到心安。接下来,我耐心地对待自己大脑和身体上的不适应,然后一件件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也加强了运动,调整了饮食和心情,还将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在适应了一个学期后,一切又都恢复到正常状态了。我和学生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层次的联系,我爱他们,他们也很喜欢我,爱我,我们之间有了情感的互动,而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是能有情感的链接。否则,就都是表层的。我因此感到很幸福。和家长之间也越来越融洽,之前那种强烈的抵触和防御心理也在慢慢消退。我终于可以轻松地进行我的工作了。 这趟“回笼”,使我之前的担忧消解了。经过这个过程之后,我知道只要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这个环境里,我很快就能适应,就能重新找回专业的自信,而无需再有担心。这样,当我重新回到书法教师岗位上的时候,我就不再担心这个问题了。我也可以安心地从事书法教学工作了。而且,我也在思考如何将语文文字的东西贯穿在书法教学中,使自己在书法教学的同时,依旧能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本来,书法和和语文文字就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能在书法教学中除了教授书法技能、渗透艺术理念的时候,加入对传统语言文字的理解,进行语言文字的熏陶,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书法课堂,也能让自己在书法教学时依旧与语文、语言文字紧密相拥,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另外,我在班级管理方面也更注重细节和生活,比如以前不太重视组织学生卫生、纪律、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现在我更重视这些,把自己的学生和教室整理得井井有条,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评价,推动他们积极向上。这样的班级管理的经验也完全可以运用到平时的其他班级里去,不因为自己一周只上这个班一节课而不顾及班级管理的问题,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不进行学生管理是不行的。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有秩序,让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而愉快,那是自己幸福人生的一部分。 只是确认自己没有失去原有的功能,还有一如既往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就足够我放心了。由此我想到了父亲的病。如何想办法让父亲和我们家人之间建立情感上的内在联系,让他恢复到正常的认知能力,帮助他找到那种“安心”的感觉,让他既能够回忆起旧事,在熟悉的环境里找到自我,又不断地让他接受新鲜事物,让他的大脑得到锻炼,就成为我们子女的新一轮功课。 想起父亲中秋节到国庆节这一个月时间在小弟的新家居住,整整一个月时间没有下楼一次。他害怕迷路找不回来。我们说陪伴着他下楼他也不敢。每天都苦苦哀求我们送他回老家。本来希望父亲在这里能改变一下环境,改善一下心情,没想到他对于陌生环境那么恐惧。不得已将其送回老家。送回老家后听母亲说,他的状态改善了许多。骑车出去玩,哪儿都不怕迷路。毕竟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这就像是鸟儿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树林子里或者回到了主人为自己安排的鸟笼子里,回到了让他安心的地方。现在,亲戚们都劝慰他,让他到城市和孩子们居住在一起。有人陪伴着说说话,心情会好一些。慢慢地他也接受了这个概念,前几天听母亲说,父亲这几天还问什么时候再来城市居住呢。 我们希望父亲的晚年能够不要被疾病折磨得那么痛苦,更希望他能够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也许,不断地让他“回笼”——加强他的回忆,不断地更新他的认知,加强他的大脑刺激,情况会有所改变吧。 有时候我想,人不能总是在同一个环境里,不能总是做同一件事情,太专注于一件事也是一种灾难。经常变换一下,改变一下,发展一下其他方面的能力,拓展一下思维,对大脑是个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