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安放你躁动的青春?
——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有感
一个男孩由少年到青年,总要经历青春的阵痛,总要经历青春的迷茫。幸运的是,有的孩子有人引领,有人帮助,让他们青春的躁动,通过别的方式得以舒缓,让他们减少青春的阵痛,可以安然度过少年到青年。而有的男孩则比较不幸,青春时的躁动只能自己摸索前行。
少年的维特终于没有度过自己的青春期,用一把手枪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歌德曾经很煽情的说那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多情?这是青春少年说必经的一个阶段,有的人却是一帆风顺,风行水上,自然而然度过。有的人可能就是生命的一道坎,跨过去海阔天空,跨不过去,迷茫颓废,甚至丧失性命。
维特就没有度过他的青春期,他爱上绿蒂,渴望通过这段爱情能够拯救自己,反倒因为这段爱情,这段没有结局的爱情,最终推他走向命运的深渊。所以男孩子从少年进入到青年,他会经历思想上的迷茫,肉体上的挣扎,这时候是多么需要有一个人,有一个过来人,有一个能够影响他的人,能够给他引领,帮他度过这段时期!
克利斯朵夫,他的少年到青年经历了一系列的阵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上帝给了一个人足够的才华,便要让他承受足够多的磨砺,足够多的苦难。克利斯朵夫,他的少年到青年时期,他经历了一段友情,三段爱情。
祖父的去世,让他过早的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少年,也渴望有人理解,渴望找到朋友,渴望来自母亲的关爱。但是过早的承担起家庭养家的责任,让父亲对他更多的是一种索取,依赖,母亲也是一种依靠,忽略了这个需要他关爱的儿子,没有关注到他的成长,他的心灵需求,他的情感需求。
亲人这里无法得到慰藉,克利斯朵夫从奥多的友情中间获得短暂的安慰。可是身份的差异,性格的不同,让克利斯朵夫还是失去了这段友情,这也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这时,弥娜母女让他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他对另一种感情产生了朦胧的向往。其实他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少年,只是身体的冲动,这个年龄特有的情感,让她对爱情产生了一种向往。
可是这场爱情最终也是无疾而终,他受到极大的伤害,曾经他的优点都变成了缺点,让他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而这时,父亲的去世,让他从这个这种情感中情绪中短暂的挣脱出来,又投入到养家的责任中。短暂的挣脱并不是解决之道,很快,他有对另一位年长的女子产生了朦胧的好感。
而这份好感,也应与身体的冲动,英语因为两人的矜持,因为他的坚持,对爱情纯洁的追求,最终,因为这名女子的去世无疾而终。可是此时她已经无法控制自己身体的冲动,无法克制自己对情欲的追求,很快,一位受人争议的女子走入她的生命,并且安抚了他这份冲动,让他的青春期身体的躁动等缓和。
所有人的反对,所有人的失望都没有阻止他对这份爱情的坚守,哪怕有时他明白,这个女子并不是最适合的,但是他却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出现了。克利斯朵夫需要的只是一种缓和,让他心能够静下来,让他不再躁动,让他能够沉浸在自己音乐的世界里,让他能够专注于自己爱好的事业,让他能够在进行安稳的工作和创作。
如果克利斯朵夫的父亲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子,能够注意到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成长,能够对孩子进行合适的引领,克利斯朵夫是不是就不用经历这么多的伤痛?如果他的母亲能够明白自己的孩子还是一个少年,也需要母亲的关爱,也需要来自亲人的鼓励,也需要倾诉,也需要慰藉,那么,克利斯朵夫青春期的阵痛会不会短一些?
可能因为他注定要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注定要承受这种来自家庭,外界的误解。这样的苦难,这样的伤痛才能让他对人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领悟,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可是读到这一段,我还是为克利斯朵夫从少年到青年,经历的这一系列的磨难叹惋,为这位未来伟大的音乐家所承受的生活的身体的精神的折磨而怜悯。
伟大之人注定是不平凡的,青春期的躁动,青春期的挣扎,不管怎么说克利斯朵夫度过了。我们希望他由少年到青年经历过这么多的伤痛,会让他的才华更加熠熠生辉!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