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共赴成长
——班主任发展自传
从小我就有一个教师梦,高考后选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师范院校,学了四年汉语言文学,又通过一年的努力拼搏,满怀着一腔热血,我终于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从此便与“班主任”这个词结缘。大家都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从教四年,我觉得这个最小的主任十分不简单,不仅包揽着班级里的大小事务,还关联着一个个家庭的未来,关系着许许多多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
自从当上了班主任,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伴我一路成长。我与学生、我与家长、我与班集体,都在一天天的磨合中越来越好,越来越融洽,越来越热爱。还记得初为人师时,我担任的是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怀着满腔的热情站上讲台,激动万分地看着讲台下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让我的学生们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但现实却很快给我重重一击,天性活泼的孩子在课堂上不安分、开小差、窃窃私语、乱抠乱摸、作业完不成,地面乱糟糟……我开始懊恼、焦虑、失落,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那段时间我深深陷入了困惑:到底怎样管住这群“小魔王”?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老师?我想我必须找到方法,于是我开始找到我新入职时的师傅王老师,王老师是一位不露声色就能把学生管的服服帖帖的老教师,经过一番交谈后,我深感自身当班主任经验的匮乏,经过师傅同意,我便时常搬起板凳,去师傅所教的班级听课,跟着师傅“取经”。原来师傅每节上课前都会提前进教室一会儿,这几分钟虽然短暂,却十分重要。她不慌着上课,先整顿纪律,解决班级难题。我学到了这一招,如获珍宝,赶忙回班去尝试。一周下来,班级卫生脏乱差的现象少了,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感受到了老师的权威,好学生的榜样也渐渐树立起来了,这时候我才有了一些当班主任的自信。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潜下心来,默默观察一些老教师的班级情况,观察她们的治班之法,感觉有用的就回班去试一试。渐渐的我的班级再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我没有那么慌张了,先淡定找解决办法。班级也在我和孩子们的努力中,恢复正常,有时还能得一两面流动红旗,那时候心里真开心。每年学期末,班主任分享会上,我会认真倾听一些老教师的治班理念,心中有困惑的地方,拿出来和大家讨论,再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去实践。在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中,我的班主任生涯开始逐渐步入正轨。
伴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作为班主任,与家长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如何让家长们密切配合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呢?如何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呢?如何成长为一名受家长,孩子喜欢的班主任呢?一些与家长相处的问题,成为了那时候的我迫不及待想要弄清楚的问题。从与学生相处的多件小事里,我明白了:家长都是为孩子好,只要家长看到老师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自家孩子,家长就会更加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有了这个理念,平时从孩子角度出发,做一名替孩子着想的老师,日常多跟家长沟通,把家长当朋友,许多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家长们也会不遗余力,这样班主任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我们教研组的带动下,我学会了记录我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学会了如何照亮孩子们的多彩人生。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发挥每一位孩子的特长,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自我绽放的精彩,在日常生活中,我精心打造班会,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以一种“合作者”的身份促使孩子们自律、自觉,在班级里形成一股强而有力的班风,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班集体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取得了优异成绩。
今年,是我当班主任的第四年,许多工作都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待班主任工作也更加细致入微。但在前行的路上,也深知自己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于是,我慢慢爱上了阅读,每天晚上睡觉前,不断阅读有助于自己专业成长的书籍,从书中汲取营养。例如读《班主任兵法》,我敬佩于万玮老师将兵法运用于班主任管理实践中,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和支持;读《优秀是教出来的》,从幽默风趣的“麻辣老师”—罗恩先生身上,感受到了他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读《给教师的建议》,我仿佛在与一位智者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循循善诱,帮助我排忧解难,指点迷津。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一定会利用好自己的碎片时间,坚持阅读,不断成长,逐渐走入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们的看法,用知识点亮孩子们内心的世界。
以爱为名,共赴成长,在班主任前行的路上,我将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努力让每个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学有所长的少年。优秀班主任之路还任重道远,我愿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奋斗,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