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开启高效课堂教学的“金钥匙”(一)

2021-10-11 20:14:54 

 课后习题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亦是课文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基点。关注课后习题,改进语文教学现状,可以使语文教学目标明确、设计精炼、训练到位、联系实践、扎实高效,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课后习题在课前起到了哪些作用呢?

   一、作用于明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上好一堂课,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那如何确定明晰的目标呢?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都是教材编写者对教学目标、学情预计、文本核心的集中体现。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除了要精心解读文本、充分考虑学情外,还应潜心研究每一道课后习题所蕴藏的目标指向。其实,课后习题揭示的课时目标要比学段目标显得更细化,更具体,更有利于教师清晰地把握教材的训练重点。这样制订出来的教学目标不仅更加合理、精准,而且还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二的课文《田家四季歌》的课后习题有:1.我会认:场、了、桑、肥、谷2.我会写:3读课文。背诵课文。4.记一记

播种、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积肥。

 紧扣习题,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通过换偏旁、联系生活等方式,识记“”等17个生字,正确书写“”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培养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观念  这些教学目标与课后习题一一对应,既紧密切合文本特点,又简练明晰,易于操作。有了课后习题的重点导向后,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能更加凸显文本的核心价值,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奠定基础。

  、用作课前预习的依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大多会在学习新课前布置学生在校或回家预习新课。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预习,除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外,还要能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大致了解文章条理,收集一些资料等。这当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 预习得好,课堂教学能顺利开展,事半功倍。指导学生预习时,老师可以自编适量的预习思考题外,还可以采用“拿来主义”手段,将部分课后练习题直接作为预习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教学作铺垫。 

 例如,要求背诵的段落肯定是课文的重点段;要求读好对话,则说明本文的对话部分很有特色。另外,不少课后题中带有思考题。例如,二上的课文《大禹治水》一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的故事。这一课有这么一道课后习题:按照下面的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2、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3、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4、禹用疏通河道的方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这就提示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有目的地阅读思考。因此,教学这课,我布置的预习作业是:预习课文,用笔画出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的句子,试着找一些洪水给人们带来灾难痛苦的图片当禹治好了洪水之后,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结合图片感悟理解禹治水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引导他们关注了这些课后习题,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对文后的习题产生兴趣,也会敏锐地捕捉到一些有价值的学习信息。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课后习题——开启高效课堂教学的“金钥匙”(一) 2021-10-11 20:14:54
多赞美,就会多收获 2021-10-11 20:47:54
用“头脑风暴”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揭开空气的神秘面纱 2021-10-11 21:16:30
将“灾难”适时融入科学课堂 2021-10-11 21:15:59
家庭生活教育课程的一点思考 2021-10-13 12:01:17
让成才的学生成才,让成人的学生成人 2021-10-11 21:20:41
灿烂如金,上善若水 2021-10-11 21:38:02
用“专业底气”支撑教师尊严 2021-10-11 22:13:03
如何与内向胆小的女孩相处 2021-10-13 12:49:17
慢成长,慢教育 2021-10-11 22: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