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写者意图的最直接反应,课后习题作为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一道语文题对学生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这确实有必要让我们去研究课后习题在课中的作用。
一、利用课后习题 ,激趣导入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急切的阅读期待。如在学习新课《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前,可利用课后的习题二“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我要的是葫芦》。你喜欢葫芦吗?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葫芦,他天天去看葫芦,总是说我要的是葫芦,可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二、借助课后习题,把握文章内容
如果教者认真研读教材,不难发现,很多课文后的阅读练习题都是一个统领全文的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从整体出发,利用这个从整体出发设计的总领文章的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二上《乌鸦喝水》一文的课后习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完成这题的方法是学生通读全文后,可运用归并法概括出主要内容,青蛙和小鸟进行了三次对话,争论的焦点是天究竟有多大,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天的大小也不同。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感知全文,还能训练学生概括的能力。
三、依托课后习题,引导自主感悟
课后练习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又给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例如,二上《葡萄沟》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思考: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在展开阅读感悟时,我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口,边读边思考。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广泛交流和点拨,充分体会到葡萄沟不仅水果种类繁多,葡萄干色鲜味甜,而且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这样围绕课后问题展开教学,既能使教学主线明晰、层层深入,又能在阅读交流中提纲挈领、凸显主题,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结合课后习题,落实语言训练
许多课后习题的设计体现了文本的语言特色,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结合文本阅读进行语言训练,并细化指导,落实到位,定能深化文本内涵,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例如,二上《黄山奇石》课后的“小练笔”中有: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下来,可以用上“像”“好像”“真像”等词语。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通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比喻句,并观察句子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结合图片模仿说句子,尝试运用文本特有的“语言点”写句子。借助课后习题,切合文本进行实时语言练习,不仅能扎实指导好习题,更能使课文的阅读感悟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五、落实课后习题,丰厚语言积累
语文是基础课程,语文能力的提高重在积累。课后习题中不乏背诵、抄写等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的练习。教学中,我们往往把背诵和抄写当成作业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最终,有的学生因未采用有效的方法“劳而微收”,有的学生因不够自觉而“颗粒无收”。因此,教学中我将这类习题融入具体教学环节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落实背诵和抄写,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例如,二下课文《日月潭》中美词佳句颇多,课后“读读记记”中有9个四字词语要求学生积累。教学中,我将这些四字词语一一融入到文本学习中,让学生进行感悟和积累。第一步:当学到这些四字词语所在的语段时,我出示课前搜集的日月潭风光图,让学生图文对照,联系自己的所见理解词义,感受日月潭风光之美、课文语言之美。第二步:在充分朗读感悟之后,出示完形填空,让学生填上空缺的四字词语,进行背诵积累。第三步:让学生摘抄四字词语,并选择词语进行造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上积累的词语写写自己见过的风景。经过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不仅有效落实了课后习题,而且使学生充分感悟了课文语言的贴切与传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