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订正要有“规矩”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订正作业同样如此。 一、订正要规范。 试卷上的错题订正在哪里?练习册上的错题订正在哪里?练习簿上的错题订正在哪里?订正用什么笔?读背默的作业订正几遍?理解作业订正几遍?填空题是只订正答案还是题目一起抄下来?都要跟学生定规矩。试卷和练习册上的空白处少,宜用铅笔订正。试卷上的订正写在卷子的左边或右边,不订正在中间,更不能错在哪里就订正在哪里。左右边的空白处,一行一般写几个字,老师试一下,给出合适的量。不然,有的学生订正的字很大,有的学生订正的字很小。有的学生的订正,字的大小倒差不多,想写几个就写几个,订正不是从左边开始,而是拿起笔的时候,笔在哪个位置就从哪个位置写起,难看不说,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到学习。 二、要给学生示范订正。 订正的目的不是给老师看,而是弄清楚、搞明白、有进步。总有同学订正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订正完了也忘得差不多了。一次我把“拖累”读错了。第三声读成了第四声。我当场订正,连读了五遍。回到办公室,查了百度,“累”有三个读音,分别是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第四声一般用在身体和心灵的疲劳上,如“劳累”“心累”“我很累了”。第二声相对少,如:果实累累。第二天早上,我在黑板上写了“累”的三种读音,以及相关的词语。写好了,朗读了黑板上的词语。“昨天我回去弄了个明白,因为错,我对‘累’的读音、组词了解得更清楚、更明白了。”带大家读了一遍,我说:“看来,有错不是坏事。把为什么错弄明白了,不但不是坏事,还是好事!”学生看在眼里,你的样子住进了心里。老师不是神仙,工作又忙,难免出小状况。没事,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老师老老实实的订正,差错转化为有用的改错示范。 三、学生要“自己”订正。 中后等学生都有个坏毛病,一拿到订正,马上看前后左右,左边的不对,看右边的;右边的不对,看左边的;前面的不对,看后面的;后面的不对,看前面的。老师在教室里专心批作业,底下的同学专心在抄答案。老师不在教室里,这么干的学生有多少,又有多肆无忌惮?抄作业成风,暗探也没有用,法不责众。怎么办?强制性治疗。以往我赶快批作业,赶快发给学生,学生赶快订正。现在不了,批好的作业不发下去。不给学生有抄作业的可乘之机,把每天的订正集中在中午进校时间和放学后。 也有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有错,那就讲解典型错题。先讲再订正,先订正好的两个同学当小助手,全对的同学、第一时间订正好的同学,也觉得这是一种奖励。订正好的作业,不能一批了之。订正正确了,作业本还给学生,学生大声读订正的错题。 看拼音写词语、听写、默写上的错误,订正过后,挑选个别学生把订正的字词再写到黑板上。字要工整、整齐。不工整、不整齐的重写。全班读这些容易错的字词,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巩固。 作业一旦布置了,就要认真对待,批改也好,订错也好,要形成“规矩”,养成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