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负责任的教育生活》读书笔记(八)
今天,接着阅读《过负责任的教育生活》,今天完成了对《第四章责任亦动力》中后五篇的阅读。
在《一个对别人负责任的人,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中,童敏老师引用了《责任胜于能力》中的“对别人负责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以及台湾著名教育家高振东先生的“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但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来阐述自己对责任教育的理解:在刚当班主任时通过和家长的积极沟通解决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姑娘的成长难题;及时发现孩子内心细小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使自己对工作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并十分的敬业和乐业。在《责任就是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中,朱娟老师讲述了自己关注于一个多动症男孩,并通过和家长的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设定游戏和活动,实现和同学的主动交流,统一班级任课老师的认识,实施矫正计划……慢慢的改变了这个孩子的案例。在《演绎我的角色》中,顾豪利老师通过自己在工作中深入家长、深入学生,深入了解同事,慢慢的改变着自己曾经的工作态度和方式,积极的投入刀片生活、工作中,这也是在促进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在《一盎司责任胜过一磅智慧》中,朱海燕老师讲述的是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历中一个小小故事:在圣诞节早上晨读时,曾经最顽皮的小洋同学将自己折的圣诞树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自己,让自己体会到了转化一个孩子所付出的艰辛和所获得的幸福及成就。任何的改变都不是突然而然的,需要从关心学生的生活中找到突坡口,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期望和关心。在《责任》中,马玉梅老师分享的则是自己对班上的问题王同学的转变历程:面对这个家访在门口却不让老师进屋的学生,采用了鼓励表扬的方法去化解他“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软化他在班级的对立的表现,恢复他在班级中学习的信心和责任心……
今天所读的内容集中于将责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将教书的责任转化为育人的力量,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作为我们的教育的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于每一个孩子,关注于每一个学生,还需要更新知识储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钻研、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在思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我们的教师的工作常被说成是“良心”工作,其实就是一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的使命。想起了书中曾引用的丘吉尔的名言:“伟大的代价是责任”。作为教师的平凡工作,责任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担当,一种约束,一种动力;就能让我们心生崇高的使命感和归属感,就认真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