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让课堂走向高效
合作学习是学生指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一个过程。建立班级学习共同体,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小组合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需要慢慢培养锻炼,毕竟学生年龄小、意识弱,需要教师引导,逐步地融入小组,懂得合作学习,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一年级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才能让课堂更加高效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实践。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组”。小组是班级内的一个个小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应该是互帮互助,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思考交流,一年级学生尚小,在他们的意识里,小组可能更局限于只是老师收一收作业,排一排座位,所以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一定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小组的重要性。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老师细碎、反复的强化,平时要注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整体的评比积分,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表现好,那小组自然也是优秀的,如果有人表现不好,则影响的是整个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行为习惯进行积分,每周做一次汇总,对优秀组进行表彰和奖励,从习惯、纪律、礼貌、作业等各个方面进行表彰,仪式感的表彰会在他们小小的灵魂深处留下成功的体验,那便是一颗颗不可估量的能量种子。
其次,要让每个孩子明确自己在小组内的角色定位,小组合作要求要具体。小组长是小组内的核心人物,他的责任心、知识掌握程度、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带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组合作的成功与否,小组长其实就是“小老师”,他们要明白怎么带领组员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而这也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引导,告诉他们面对部分组员沉默不语,袖手旁观,甚至独自玩闹时,要积极地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大胆的说,而不要不闻不问,更不能取笑甚至是嫌弃。而其他的组员,则要在组长的组织下,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倾听他人的看法与观点,对于后进生,要鼓励他们在合作中说出自己的困惑或者不理解的地方,让其他组员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他。当组内意见不同的时候,更要一起商量,共同努力,切不可因意见不同而争吵。
在教学6和7的分与合时,我曾让学生同桌合作,两个人一起摆一摆说一说,有的同桌之间配合良好,两人边摆边说边记录,很快完成了任务,而有的同桌之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只想摆不想记录,有的甚至不让同桌动手,霸道地以自我为中心,全然没有合作的意识。我耐心地引导他们应该做什么之后,两人才开始慢慢去配合,开始慢慢去摆,记录的同学也想参与到“摆”的过程中来。所以,在接下来摆9的分与合中,我就进行了一点调整:让一人先摆先说,摆完之后互相交换,另一人再摆再说,最后记录下来,进行小组展示。这也恰恰证明,有了良好的合作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小组合作是可以在一年级孩子们中进行的。
最后,一年级教师要适当的参与小组合作。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合作学习就难免会不理想,老师务必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具体学情,如果小组合作实在没有头绪,老师可以重点指导一个小组,初见成效后及时表扬,树立榜样,在以后的教学中依次逐个进行详细的指导,那么孩子们就会深切的指导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小组合作就会实效性越来越强。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一些不主动的同学变主动,懒散的同学变得积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他们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学习的信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正如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教师引导到位,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课堂才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