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课堂趣味教学的策略
——科二科学组
本次科学教研,我们齐聚一堂探讨了如何构建小学科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是以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为主。作为启蒙性的学科,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为了真正发挥趣味教学的作用,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运用新的思维去对待这一新型教学方式。
一、科学实验和玩乐活动相结合。对于小学生的科学课堂来说,将科学实验和玩乐活动相结合,通过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玩具,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例如,观察不同材质的不倒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科学课堂从学生熟悉的玩乐活动中展开,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且有效地使科学课堂顺利进行。
二、设计童味化的知识点讲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欲望。设计童味化的知识点讲解可以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例如,授课老师在给学生解释“重心”时,如果老师直接给学生解释说“重心是物体内各点所受的重力产生合力,这个合力的作用点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重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解释只会让他们感到迷茫、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度降低,甚至会让学生们对科学课堂产生厌恶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老师首先向小学生解释“重心就是物体的中心”,然后再用有吸引力的童话故事或者小游戏的形式加强“重心”的童趣感,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理解重心的概念,并且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都在课堂教学上,为课程内容的讲解奠定基础,促使趣味科学课堂更加高效。
三、引用多媒体设备,问题激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视频与图片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引入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多媒体设备的科学课堂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观看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视频、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思考,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然后老师再用问题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切实感受科学的奥秘和趣味。低年级的学生很喜欢动手操作或者制作一些东西,让学生动手操作,确实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奥秘是构建趣味科学课堂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安排学生亲自做一些小实验,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结果上进行扩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感。在制作创新上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最后,老师分两步评价学生制作的作品,利用教材中的评价表进行终结性评价,接下来根据课堂教学进程,老师对每个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和针对作品的完成度的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制作充满信心,对科学课堂越来越喜欢。
五、从儿童生活经历出发,增加科学课堂的趣味。二年级学生年龄偏低,学生的理解能力普遍比较弱,主要以形象认知为主,以吸引小学生的科学课堂情境导入,增强科学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散发性思维的发展。
现在,科学课堂在教育中越来越重要,构建趣味课堂让孩子感受科学的奥妙,产生对科学探索的欲望和热情是我们作为教师重要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