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竞争并存,奖励与惩罚共享
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南校区)张果果
小组合作现已成为全学校最热门的话题。我们在阅读了《学习共同体——走进深度学习》后,发现了教室里三分之二的同学都在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
所谓的虚假学习,就是假装学习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学生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蒙蔽老师去逃避学习。
每当我读到这些词都会想起我的课堂上,52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我,身体做得直直的,在我发出小组讨论的指令时,他们会慢吞吞地四个人围在一起,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说些无关紧要的话,“熬”时间,分享时,也只几位同学积极发言,其他的同学安静着,貌似倾听者,实际上是看热闹的人,这就是浅表学习。
促使我想要快速打破这个局面的,是我与其他任课老师的一次沟通,他们告诉我,孩子们在他们的课堂上如几乎不去发言。这让我很困惑,在我的语文课上,他们并非如此,至少还会有五六个愿意发言,大胆说出想法的同学,可为什么在其他课堂上换了一副面孔呢?
受教室内学生的数量猛增,我对教室内座位的排列有最开始的U型转变为四人小组,后来又发展为单人单桌,以及到现在的两人同桌,为改变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我计算了整个教室的面积以及桌椅的长和宽,想尽一切办法,将教室里的课桌摆成了四人及六人小组。他们面对面的坐着,便于合作交流,有老师提出的疑问,这样的排列方式不是给了学生说闲话的时间?
但我想,这四人小组产生的劣势远不及他产生的优势,就本周学生的学习状况,我进行了一下思考。
合作与竞争共赢,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会有一张立起来的积分卡。这张积分卡产生了“内卷”效应,我本来是发给学生了一张普通的A4纸动,叠成了三棱柱,目的是便于老师叩印章,可过了星期一之后,我发现每一个小组都在这一张干净的A4纸上写下了励志的话,画出了自己小组的名字。这种内卷,让我觉得小组的合作与竞争是共存的。
为了激励他们上课的时候举手发言,写作业的时候认真,我设计了以下奖励机制:每一节上课,勇敢举手发言的同学,都能得到所有的任课老师的印章奖励。在听写比赛中或在在基础知识过关赛中,达到全对的同学,可以为小组赢得一枚印章,若小组全体成员全部正确的,翻倍奖励印章。
奇迹出现了,在一次听写比赛中,班里的学困生被组长控制在座位上,一词不落的认真听写,两遍筛查过后,在正式听写比赛中,这位学困生就能够百分之百的将那一课的词语默写全对,整个小组的奖励翻倍,组长和组员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我想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吧。
为了激励孩子们小组共赢,我还为他们买了一个大奖杯,每到周五清算印章,印章数量最多的小组,将会获得这一个大奖杯,他们一起捧着奖杯站到讲台上接受其他小组的掌声,鼓励和欢呼,我也会将这一刻留念,发在家长群里打,印出来贴在龙虎榜上,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没想到班里的又一个奇迹出现了。
有一位经常打架,且蛮不讲理的孩子有了飞速的改变。自从分了小组以后,他变得很积极,每天跟着我,询问如何才能成为班委,如何成为值周生,如何成为纪律委员,他每天下课都会到我的办公室阅读漫画书,不在走廊上奔跑,不在教室里嬉戏打闹。
有一天,在听写比赛中,他错误了两个词语,不服气,他将订正后的词语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下午我想单独再找你听写。”我说没问题,但具体的时间我们并没有约定,具体的地点也没有说好,等我午饭后回到办公室,发现一个小小的身影缩在我的办公桌旁,定睛一看,正是那个找我听写的孩子,他等不及我来,自己将词语背诵下来,默写到纸上,我激动极了,他却浅浅一笑“老师,我写全对了,能给我们小组加一颗印章吗?”
如果竞争能够让一个不会合作的孩子学会争得荣誉,我想这个奖杯是值得的,这个小组是值得的。
当然,再一次回到面对面的坐着所带来的缺陷,只需要用好小组组委,就可以规避了,这个劣势也恰恰证明了——这样的小组排列,能够让组员更加容易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