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冰心在《忆读书》中讲述了她的读书历程。从刚开始一知半解地读,到后来读得津津有味,从四大名著到国内外的文艺书籍,一直到80岁之后,冰心奶奶仍旧把读书当做自己最大的乐趣。就像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说道:她在作文中别出心裁的构思,与众不同的落笔,都来自课外读物的馈赠。可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对学生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假期中,曾收到一位家长的建议:希望把班级图书角建立起来,让孩子们能够多读书。一开学,我便行动起来,建议学生把读过的图书带过来跟大家分享,并挑选了三名图书管理员,制定借阅守则,把所有图书分好类别,贴好书签,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我班的图书角便正式形成了。
但是 经过一周的考察,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图书角成立了,书目也多了,但是怎样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有一部分同学只是借阅了,但是读得不够认真,也看不出效果。所以我就把每周三下午的诵读课上成读书分享课,学生分成8个读书小组,每周派一人上台分享近期的阅读感受。刚开始学生拿着写好的稿子念,都有些紧张,甚至有些学生不敢上台。但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可以不拿稿子,只带自己分享的书籍上台,侃侃而谈,有几位同学一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了。每次的读书分享都热烈而充实。
经过这两个多月的读书分享,我发现学生课间时间在外面乱跑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原来一位天天上课无精打采的孩子竟手不离书。学生们也都越来越期待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虽然学生的作业变少了,但是阅读量一定要增加。从三年级开始,每天坚持做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已经是学生们乐于完成的一项作业。
我希望孩子们能像冰心,叶文玲等这些名家一样,把书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长生果,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在学好课本内容的同时,坚持阅读课外书,打开知识的大门。就像冰心奶奶所希望的一样: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但是 经过一周的考察,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图书角成立了,书目也多了,但是怎样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有一部分同学只是借阅了,但是读得不够认真,也看不出效果。所以我就把每周三下午的诵读课上成读书分享课,学生分成8个读书小组,每周派一人上台分享近期的阅读感受。刚开始学生拿着写好的稿子念,都有些紧张,甚至有些学生不敢上台。但慢慢地,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可以不拿稿子,只带自己分享的书籍上台,侃侃而谈,有几位同学一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来了。每次的读书分享都热烈而充实。
经过这两个多月的读书分享,我发现学生课间时间在外面乱跑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原来一位天天上课无精打采的孩子竟手不离书。学生们也都越来越期待每周一次的读书分享。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虽然学生的作业变少了,但是阅读量一定要增加。从三年级开始,每天坚持做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已经是学生们乐于完成的一项作业。
我希望孩子们能像冰心,叶文玲等这些名家一样,把书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长生果,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在学好课本内容的同时,坚持阅读课外书,打开知识的大门。就像冰心奶奶所希望的一样: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