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它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能力,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近期教学中,我每次提到一个问题,都先留给学生必须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告诉学生答题时回答表述要完整规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不断发表自我的观点和见解,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并且在文章结构上又出现类似的段落或者古诗学习时,我会在详细讲解一部分内容后,和学生一起总结文章或古诗学习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接下来的内容,对于个别小组进行难点,关键点指导,能够先让小组成员在一齐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组的研究成果。使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会有一些弊端出现,一些胆小内向,学习不是很优异的学生,会在小组讨论中被彻底“淹没”我曾以观察者身份坐在一个我们班的一个小女孩旁,聆听一堂语文试讲课。课堂伊始读生字词,男女生比赛接力读环节,小女孩尽情的参与其中,读的很大声,很流利,但是等到学生小组讨论时,她在集体中就会处于一种旁观者的角色,默默地看着小组同学讨论的热火朝天,在集体回答时也只是跟着小组嘴里吐出几个“是”或“不是”的答案时不时地“嗯”几声。那时的我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反观整堂课,这样的学生有多少?上课时,老师肯定不会点名叫他们回答问题,而小组合作学习时,他们也是最后一个被同伴问到,甚至因为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才轮到的他们或许还会被直接略过,性格本就胆小内向的她本不是“逃兵”却被“驯”成为了“别人的手下败将”。
本是让学生共同参与来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机会被白白流逝,而这样的“流逝”又有多少人,多少次呢?这是我之前在讲课过程中从来没有注意到过的事情,这一类学生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样也告诉我,小组合作不是完全的“放手”,他仍然需要老师正确去引导,学生是在一种“平等、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去进行的,值有点达到此目标,这样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