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六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学科不像语文学科那么浪漫,那么富有情感,更不像低年级的数学老师那么可爱,有那么多丰富多样的活动作业,因为六年级数学学习是一个由“量”到“质”的飞跃过程,是由直观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过程,是空间观念形成的过程,还是灵活综合运用小学六年数学知识点的一个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作业的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大量的刷题训练已经不符合要求了,那怎落实“双减”政策,即为孩子们减了负担,又不降低我们的教学成绩,还不影响六年级明年的毕业检测,我们六年级数学组是这样做的:
(一) 全面把握教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作业量少了,不能大量的刷题练习,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精讲精练,所以我们在周一教研的备课环节做到精心备课,紧扣课本,数学思考方法、数学计算的算理研究都成了我们备课时的重点讨论内容,让孩子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还有课本上容易被忽略的知识点都在课堂上渗透,坚持让孩子记录课堂笔记。(比如关于《圆的认识》教学里,把圆周率的来历,以及古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周三径一的说法、车轮和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等等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数学家庭作业的时间基本都控制在20分钟。一是我们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各科融合在一起布置作业,让家庭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二是我们数学组集体商量要布置什么作业,并依据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从而有针对性的分层布置作业。(比如:优等生基础题、拓展题、实践题都要完成,中等生只做基础题、拓展题,而学困生只做基础题,个位数的孩子基础题里挑选填空或者计算题完成,争取都在20分钟完成作业!重点说说实践作业的布置:比如《按比分配》的作业,让孩子回家找一袋牛奶,看配料表以及总质量计算出每种配料的质量;或者测量硬币的直径以及周长,写出测量过程;)
(三) 作业的设计:
一、由于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我们的作业分为基本题和拓展题、实践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1、基础型作业,当天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为孩子建立知识点的数学模型。(题型一般为填空或者计算)
2、拓展型作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题型一般为解决问题或者画图、求变形的几何图形等)
3、实践型作业,动手操作后仔细观察后才能完成的作业,并能总结出规律的题型。
二、做到不刷题,以课本素材为主,挖掘练习题训练。
(四) 关于作业的批改。
作业的批改,说实话面对班级80个孩子做到全部面批面改,次次面批面改还是有点难度的,一是时间不允许,再一个颈椎也不允许。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只要布置的作业,一是讲评前抽查,二是第二天新授课前一定集体讲评,在讲评的过程中,让学生用红笔纠错,没写计算过程与解题思路的要用红笔备注,同时那些分层作业的孩子只要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能把没完成的题目完成就很不错了。讲评过后再收起来统一批阅,重点查看其纠错的过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面批面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六年级的六个数学老师将一如既往的努力研究作业的练习,为毕业检测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