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点儿跟“习作单元”过不去。假期里工作室共读了韩素静老师的《统编小学语文,可以这样教》,读书分享的时候,选择的是习作教学部分;暑期培训,上了一节研讨课,选择的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太阳》;11月我们做了一个单元作业设计案例,依然选择了习作单元。呵呵,好似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因为习作是个老大难!习作单元到底该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圆满完成单元习作呢?就跟你杠上了!
今年是第2遍教五年级语文,比起去年,好似有了一点儿底气。去年学生掉过的坑,教学前你就会觉知,备课的时候,你就会针对如何避免再犯同类错误而悉心钻研,甚至跟同组的老师就此多探讨一下。双减当前,没有了重复性的读读写写,抄抄背背,还真得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带着学生往更深处漫游。
习作单元,作为统编教材的特殊单元,语文要素与习作目标是紧密结合的。每个习作单元的编排是一致的,都包含2篇精读课文,2篇习作例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单元习作。围绕单元习作目标的达成,需要统整各个板块内容,依托交流平台,从精读课和习作例文学表达,初试身手用表达,把单元习作的难点分解、前置,通过给学生搭建习作支架,最终水到渠成,课内轻松完成单元习作。
再看大单元教学设计。它的出现,改变了知识中心、选文中心、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本。对现行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在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学生的语文素养,合理设置单元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以大任务统领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这种任务学习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的主动建构,需要多种连贯的学习活动的支持。
以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带着大单元概念再次审视单元内容,我发现,这一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应该是学习恰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写一篇说明性文章,能抓住事物特点,会分段介绍。据此,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提炼为---“我为XX事物代言”。接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任务细化为哪些语文实践活动呢?重组单元内容后,我发现,单元习作应前置,得提前让学生观察事物,记录表格,拓展习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下去,接着就是从精读课文《太阳》中学习怎么把事物特点说清楚了,学完即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选择你之前想要代言的事物,运用课上学到的多种说明方法,试着写一段话介绍事物的一个特点。写完结合例文《鲸》,针对是不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不是恰当进行修改,也可仿写,要做一个合格的代言人。接下去就是为《松鼠》代言了。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分类梳理课文内容。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请以松鼠的口吻来介绍自己的外形,体会生动活泼的说明语言,有人对松鼠搭窝很感兴趣,你能不能用上“先……然后……再……”将松鼠搭窝的过程说清楚呢?再引入《风向袋的制作》这篇例文,看一看,文中怎么把制作过程说清楚的?原来还可以用上“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文中除了介绍制作过程,还写了什么?学生会发现,还要告诉大家准备什么材料,做成之后如何使用。那么,仿照课文写法,口头介绍一道自己的拿手菜吧。经历了上边的铺垫和练习后,拿出两节课列出习作提纲,参照提纲来完成单元习作就容易多了。第一遍写完还不算完,针对评价标准,看看有没有介绍事物的至少三个特点?或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如果不够,看看还需要哪些资料?搜集并补充在习作合适的地方。这既是修改,又是二次提升。写完之后,开一个物品展销会,每个人都来为自己所写的事物代言,同伴们听一听,推荐出优秀代言人,张贴优秀习作。
教学中我发现,当我们把习作难点分解到每一课的教学中,围绕着单元习作目标的完成给学生搭建合适的习作支架时,到最后,单元习作的完成真的就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