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坚持

2021-11-15 10:00:29 

许多困难学生,因为基础薄弱,面对作业就犯愁,有的索性将课堂作业潇洒地一扔,不管不顾。

上课时,当询问为何没有预习的时候,有的同学便回答:“我不会呀。”小同学其实十分聪明,但就是有一个改不掉的毛病——不做作业。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想尽了所有的方法来帮助他,包括表扬、批评,甚至“惩罚”的手段,都无济于事。于是,决定采用“家访”的手段来治一治他不做作业的“恶习”。

告诉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决心,转变困难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有了足够的耐心、信心和决心,就没有过不了的坎。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信心,更要对学生有信心。一次家访不行,就两次家访,两次不行,就三次、四次,直到他愿意完成作业为止。

这天晚上带着小名同学的字帖和学习巩固,来到了的家里,在与他的家长打过招呼后,便开门见山对小说:“小,今天老师特地来你家里提醒你补作业,当日事当日毕,你在学校里不肯好好写,老师只能追到你家里来了”小看到这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只好乖乖地拿起作业,开始做了起来。

回家时,虽然已经八点多了,但的心里却如同早晨的太阳,充满了希望。今天的价值绝不仅仅是让小完成了作业,更让自己看到了小转变的可能。为了彻底改变不做作业的习惯,我每天延时的时候都会让他坐在我的身边写作业,并“威胁”他写不完作业我就要去他家里家访。

当然,光我自己努力还不行,我还得拉来我的“同党”——小名妈妈,我跟小明妈妈详细地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希望她监督孩子回家做好预习,坚持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深信每个行为后面皆有正向的目的,对于学生更应该深入了解。唯其如此,在运用技巧时的态度、语调、措辞才能够一致并取信于对方,得到正面响应,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面对班里的学困生,我认为家访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其一,用反复家访、谈话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言语上的鼓励或是责骂,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实际行动,感觉到师生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于是自愿跟着老师一起去做,最后能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二,班主任的身体力行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真的关心自己,由此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关系的改善。

其三,在反复的家访中能深入了解学生,进而有利于提高对班级的管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生缺点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渐进,需要老师更多的耐心及信心。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教育要坚持 2021-11-15 10:00:29
捕捉生成魅力,诠释课堂精彩 2021-11-15 09:10:29
【征文】“双减”政策到来,学生需要得到减压 2021-11-15 09:36:22
“见缝插针”式阅读法 2021-11-15 15:39:42
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 2021-11-15 16:06:41
校园随想 2021-11-15 16:37:48
我想,我是幸福的! 2021-11-15 17:12:27
小道具大作用 2021-11-15 11:58:52
【征文】暮光夜色 2021-11-14 19:18:37
2021-11-14 11: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