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再读朱自清先生《匆匆》有感
作者:朱海梅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这篇文章我不止一次地读过,而且大段大段的文字,我都能背下来,文中空灵而优美的句子,无数次地在我心中激荡。
最初是六年级教这一课,因为这一篇课文,我禁不止地读朱自清先生的其它散文,并以群文阅读的形式,以读促讲,带领全班同学读他的其它作品,《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踪迹》等。
对于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我不止是喜欢文字,更喜欢文字带给我心底的共鸣,我写不出来的话,都被他用文字一一写了出来,于是每读一篇他的文章,我还要欣赏一下相关的赏析,从文字背后,看看不同人的不同的理解。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着这样的句了,我的眼前从春到秋,花开花谢,一个一个的人在我面前闪过,犹如电影中的帧,瞬间是万千的人生。“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不是一个人的困惑,这是所有的天问,时间是多么无情,多么想拉着时间的手,在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停留。
我想朱自清先生,作为一代散文大家,他还有这样的困惑,何况我这个普通人。毛姆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人生。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即使用尽了全力,也犹如沧海中的一滴水,万物中一粒尘埃,无影无踪,无影无息,哪一个人不是用尽了全力,平凡一生的何止是一个人,而是万千人的一生。
虽然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但是普通得又各有不同。偶尔也会和朋友讨论起这个话题,普通是什么?普通就是站在菜市场的路口,只是一个转身,就会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再也找寻不见,再一睁眼,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大妈、大爷,或者是一个拎着几袋青菜要回家的陌生的路人。
时间是最好的药,人生的路上大多充满了无力感与无助感,这种感觉,别人帮不了你,非得在时间的流里,一点一点去治愈,一些问题想不明白,想不清楚,没有答案,慢慢地在时间里,就淡忘了,其实不是忘记,而是平静地接受了所有的现实;后来的后来,再想想其实只不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身处其中时,却无法自拔。
每读朱自清先生的这一篇文章,总会有不同的共鸣:“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时间是怎样的匆匆?有几人能说得清,原以为时间还长,再一看,两鬓斑白的何止是年迈的老人,还有自己。
本以为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可是突然已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人要依靠,下有孩子要依靠,不敢生病,不敢生气,不敢任性,活着不易,连死的勇气都不敢有。
可是去的还是去了,来的还是来的,哪一件事都没有少,福的、祸的、难的、易的、扛过去、扛不去的……最终是一切都来了,一切也都去了,唯有心变得千疮百孔,犹如冬天的风洞,呼呼地从中刮过去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是多少人的徘徊, 是多少人的匆匆,这何止是一个人孤独?孤独是什么?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群人的孤独 。
当手指轻轻触动键盘,想打一个电话出去的时候,才明白,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不便说,有些话不敢说,有些只能说给自己,于是又轻轻地合上了。
这何止是朱自清先生的心曲,一千多年前,大诗人陈子昂不也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声。
在时间的流里,年少的欢笑早已听不见,青年的志气早已磨灭,生活的棱角早已磨平,早已不知道是时间药好自己,还是自己吃饱了时间里药。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不是一个人的困惑与警醒,多少都有这样的迷茫与反思,只是写不出来,说不出来,多少人是赤裸裸地来?多少人是赤裸裸地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游丝般地痕迹,无助、无力、无奈!
正是觉得困惑、迷茫、孤独?所以我们才要去努力,去警醒,去反思,去学习,去成长,让自己的无力感与无助感少一些。人生的路上,时间最好的证明,每读《匆匆》总是百感交集,思绪不同。
20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