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儿童是一本百科全书,只有细细品读,才能发掘其中的奥秘。
继续品读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我深深的被一个个案例所吸引。第十二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就成了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障碍。”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对眼前的一切充满好奇心,他想了解周围的一切,做为成年人的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关注,需要阅读大量有关儿童成长的书籍,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兴趣变化,真正的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那么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孩子的探究意识、好奇心会逐渐被抹杀,因此,做为成年人的父母或是老师,要学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想、去做,孩子做不好很正常,但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他(她)会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年人的耐心等待给孩子的大胆尝试提供了帮助,成年人要学会适度的放手,给孩子自我成长的时间、空间和机会。
以自己的教学为例:这学期我担任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说实话面对200分的挑战、面对陌生学科科学我觉得很有压力,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我发现教科学比教数学更有趣,孩子们特别喜欢上实验课,他们喜欢了解有趣的科学知识。自制音乐瓶实验,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6个透明玻璃瓶做为展示学具,孩子们则拿来自己实验套盒中的音乐瓶“试管、试管架、颜料”。我先进行展示,6个瓶子装入不同高度的水,为了清楚的看到水位不同,我分别滴入不同颜色的颜料水,先用小木槌逐一敲击瓶身,孩子们对于音高的辨别不是那么清晰,当我用小木槌依次快速触碰6个瓶子,孩子没惊讶了,美妙的声音产生了,看到他们惊讶的表情、两眼放光,可能是在怀疑怎么会产生美妙的声音。我给孩子们提供上台展示的机会,参与上台展示的孩子十分珍惜这个机会,都是有模有样的敲击瓶身,依次划过,美妙的声音一次次的回荡在教室。自我实践环节,孩子们有序的走出教室往试管中灌水,往颜料瓶中注水,他们小心翼翼的用吸管吸取颜料水滴到试管中,同桌合作的很有秩序,轻轻的敲击试管附耳倾听声音的变化,尽情的享受实验操作的乐趣。操作完毕,孩子们总结声音的变化情况水到渠成,有操作有收获,在开心快乐中度过有趣的实验课。孩子们喜欢体验,那就以实验为契机,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最近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对于我是很大的挑战,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弄混、π值背串、单位带错或是漏带等等,孩子们手忙脚乱、瞻前不顾后,有的孩子无论怎么教总是弄不明白,弄得我心有余力而不足,如何帮助孩子们掌握这部分知识,我采取小讲师讲解,课堂提问多起来,关注面广起来,根据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困生可以说公式,优等生站到台前,边讲解边板书,不同的解题方法逐一呈现,讲解过程中下面的孩子可以对小讲师提问,只到将为白为止,小讲师才算完成任务,越来越多的孩子敢于回答问题,敢于上台展示,因为每孩子都很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更接地气,而我则在孩子们当中巡视,查看孩子们的听课状态,这样可以保正更多的孩子能真听课,避免孩子们开小车情况发生。孩子对知识掌握得慢遗忘的却很快,不能急躁,知识是需要慢慢消化的。
学会慢下来,站在孩子们的视角思考教学,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及时倾听孩子们的所思所想,立足孩子的发展,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取消旁观者,教室内的所有孩子都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与孩子们携手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