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地鸡毛”里找寻价值 今年是我入职的第四年,也是我当班主任的第四年。我努力回想自己当班主任的第一个月,那是非常让人崩溃且痛苦的一个月,没有时间备课,不断地处理学生的各种琐事,每天都腰酸背痛,觉得自己还没有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就要一手管理五十多个熊孩子,每天要处理的事也大多都是“老师,我宿舍的牛奶被偷了”“老师,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等等这类鸡毛蒜皮的事。后来,我就发现,这不仅仅是入职第一个月的常态,更是我们作为班主任每一天的常态。因为一地鸡毛不仅仅是生活的真相,也是教学和管理的真相。 而想要突破这种困境,就需要我们在“一地鸡毛”里找寻自己的价值。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价值呢? 第一、巧借抓手建常规 班级管理是一个很大很宽泛的命题,想要理清思路,就要找准抓手。想让我们的班级快速走上正轨,就不能忽视常规建设。所以,我通过班训这一抓手来加强常规建设:1234像首歌。具体是指:一周一红旗,一天一表扬,多写一个字,少说一句话。不贰过。三省吾身——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反馈,向习惯要成长。那我们通过哪些抓手来达成班训呢?比如说,我们可以借助班级组任课教师的说班这一抓手来了解各学科的课堂效率,通过作业来了解近期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以通过提高外在的卫生和仪容仪表的标准来强化学生内在的规则意识,因为我们的威严就是在和学生较真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 第二、活动体验构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依然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我们就可以从活动入手,让班级文化在活动中落地,然后生根发芽。因为我们七年级的新任班主任比较多,我在这里建议提供一切七年级的班会主题,供大家参考。七年级是小学到初中的适应期,立规则、养习惯、树正气比较重要。对班主任来说,除了常规的这种走动式管理,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之间充分了解,然后抓住时机让班级团结凝聚起来,并且树立榜样。为了让学生之间迅速融冰,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室外的小团体之间的游戏。比如,人体锁,人体拼字,班级内的你有我没有,快问快打游戏,等等。以你有我没有为例,就是6——8人为一组,每个人要说出一件只有自己有别人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有的学生会说自己曾经连续6年当班长,还有的会说自己曾经上过春晚,跆拳道省级比赛一等奖,等等,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增强自信的平台。为了树立榜样,养一股正气,监督学生改掉身上的小毛病,我们在班里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实名表扬你想学习的人及他的优点,并以不提名的方式写出你不太喜欢的别人的缺点,最后得票数最高的优点就是我一直想树立的踏实学习类的榜样,而票数最高的缺点也正是一个行为习惯较差的女生。 因此,我们可以对身边的信息保持敏感,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巧妙转化以后就是一次有趣的活动班会。 第三、全息了解融沟通 想要实现顺畅的家校沟通,对班主任来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了解。了解学生的想法,精准定位家长对学校的诉求,家校沟通时,我们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教育合力作用于孩子,简而言之,都是助力孩子的成长。把握两个度:尺度和温度。 这里将我之前尝试过的三步骤分享给大家:首先要共情和倾听。孩子在家里的表现约等于他在学校的表现,上课偷偷说话分神的孩子在家写作业也不专注,写作业偷工减料的孩子在家做家务也不认真,抽屉里试卷卷边乱成一团的孩子卧室也是凌乱不堪的。家长积攒许久的疑惑甚至委屈在一瞬间爆发时,我们再多的安慰也许都很苍白,倒不如耐心倾听回应。其次要反馈和分析。了解完“家长”眼中的“孩子”,我们就要开始反馈“班主任”眼中的“学生”。我们可以坦诚地表扬,并反馈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责任感非常强,很受同学老师喜欢,有一次班级联赛他一个人承担了活动的组织和排练,非常棒,能看出来孩子的管理组织能力是很强的,这也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如果说有什么要改进的,他上课听讲的效率更好一些就能提升得更快了。最后要指导和建议。家长的倾诉,是在变相地告诉我们“我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可以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意见,比如在家的时候贴身陪伴孩子,为他提供一个诱惑力小的学习环境,观察孩子写作业的状态,和孩子一起做家务,等等。 第四、写作梳理助成长 写作没有任何限制,只要开始,就会有进步。我们可以记录自己的工作心得、读书感想、教育叙事等等。把问题当课题,把生源当资源。感性经验的积累需要理性的思考来提升,而写作是助力我们成长的一个关键步骤。 班主任主题的分享,一定离不开一个主色调:师爱,温暖,陪伴,也离不开一个基本理念:细节规范行为,习惯助力成长,奋斗成就青春。所以,我们要给自己一些充分实践的时间,实践会直接解答我们很多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