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如何发挥班级文化墙的作用? 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物质文化”环境,对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如班级文化墙上的励志语、班级公约、心愿树、评比栏、风采展板等,都是显而易见的物质文化。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需要在教室布置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们要做的是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站在教室布置的正中央。 一、平衡好加法和减法 很多老师在开学前一想到布置班级文化墙,肯定会想要打开某宝,购置一大批装饰品进行装饰等。其实教室也要适当留白,不是一开学将教室装饰得满当当、花花绿绿就是最完美。班级文化墙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空间,随着孩子的学习时间和过程而变化;随着教学的开展进行一些动态的装饰和替换。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证据就是最好的装饰和留痕,而这个空间使用最充分的样貌就是体现学习和参与的经历。 教室也需要呼吸的空间。视觉上越和谐、越简单的空间,对学生的视觉耗损越小,学生的参与度就越高。建议在班级文化墙布置后,可以多问问学生:“这一部分是班级需要的吗?我们的学习因为这里是增进了还是耗损了?”相信你的教室会因为这些思考越来越高效。 二、带入产品设计和用户思维 将学生纳入教室文化墙布置和管理计划,与学生共享期待,让学生来发现和说出他们对教室的使用体验和进一步需求,不仅能让我们将学生纳入教学管理中,也更能发挥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他们参与并设计了空间,使用起来也会更加珍惜,主动进行管理。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召集同学们一起讨论班级文化布置,设计方案和物品需求。这是学生最激动的时刻,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机会给班级做贡献,和同伴合作发挥动手能力,甚至是作为一个小项目的项目经理,来负责整个活动。而往往,学生兴奋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的时候,家长们也会被感染,主动联系老师来提供帮助。那么这样,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的联系就通过这些“小事儿”慢慢联系起来了。而这样的空间,也会因为老师对学生的纳入和开放而变得越来越温暖、安全和有凝聚力。 班级文化墙是教室的一部分,而教室作为我们白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家”,我们希望它不仅是一个空间,更承载了一个念想和寄托,是一个让孩子们看到了就想进去的地方,让老师们离开了就想念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