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郑州

2021-10-21 11:00:35 

印象郑州

昨天课余在办公室闲聊,蒋老师开玩笑说:“当我们开始爱回忆时,我们已经老了!”其实也不尽然。有时候,回忆也能感受她的变化,而我与郑州这座城市也才刚刚开始。

对于郑州这座城的最初印象呢,并不很清晰,模糊中的郑州,只与郑州的大学、中学有关,那是高考报考志愿和大学毕业校园招聘,知道了一些学校的名字,只觉得郑州离南阳很远,坐火车得晃悠好久,坐长途汽车也得将近一天。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郑州,是因为接到一项重要使命,送外甥女来郑州与她父母团聚。2005年夏天,大学毕业还未开始正式上班。一大清早起床,和两三岁的外甥女坐上了桐柏到郑州的长途汽车从唐河出发了,颠簸的国道、县道、乡道,恶心头晕,早已让外甥女失去了观赏窗外景色的兴致,我也好不到哪去。只能边强忍着呕吐,边安慰着外甥女,哄着。那一路可真漫长,甚至想到了一个词:绝望,因为进退两难。好在在下午三点钟到达了,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地上发烫的水泥地蒸着,小孩子一步不愿走还要我抱着,对于怕热爱中暑的我,又是一种煎熬体验。走出中心汽车站,穿过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广场,仰望着繁华的银基商贸城,坐上了拥挤的33路公交车,一路站票,差点把手机挤掉。说实在,那时的我对郑州,真的是没有太多好感。

后来两年又因为带学生去河师大参加生物竞赛,中转经过郑州几次,印象没一点好转,这个有点破旧的繁华城市,街道依旧拥挤,电车慢慢腾腾,一堵都是十几分钟。最后一次把我对郑州仅有的一丝好感泯灭,源于那次坐车,暴力被甩。挂着豫A的牌号,在刚出郑州城的半路上,就以车不到南阳为由,我们被迫赶下车,稍有意见的几个人,则是遭到了拳打脚踢,其他人瑟瑟发抖的退了回去。乒乒乓乓卸下车牌,换上另一个不知道是哪的车牌扬长而去。那是个通信欠发达的年代,有人想报警困于无手机,还有人怕被报复。我和几个学生急着赶路,看到一辆印着郑州到方城的车,听到用南阳方言吆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坐到南阳地界再说。几经周转,终于在晚上八点左右回到了南阳市区,看到在车外等待的家长,有的学生还是忍不住哭了。还好,学生们都平安归来,但也都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2012年,爱人到郑州工作,我心里也没有太多期盼。每次来郑州小住几天,走在外面时不时需要侧身避风或者捂住双眼,两手一抹一手灰,总觉得出租屋里也是落一层灰,喝起水来水壶一层水垢。“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是郑州”,拓宽道路,修地铁,没有除尘喷雾,灰尘四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BRT和地铁的相对快捷,也让对坐公交出行敏感的我好受许多。终归,那时我只把自己定位为过客,可以不喜不悲地接受这样的郑州。

2017年二宝出生,两个孩子,我们夫妻聚少离多,孩子们和父亲相见不易,长远看来不利于孩子成长。于是,2018年咬牙狠心,辞职来到郑州,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

其实慢慢的发现,当你把这里当家,你会愿意发现她的美。美丽的十八中,善良的十八人,点亮自己的内心,我开始用心欣赏发现这座城市的美好。

不喜欢坐公车,那我就坐地铁,更多的时候选择骑电动车。漫长的上下班路,听着音乐,看着路边的行色匆忙的路人,欣赏着道路中央花草的四季变换,连云路上的月季花开,城东路夏季法国梧桐遮挡的绿荫,秋季片片飘落的黄叶,为了感受苦楝树花的芬芳,我也会在夏初专门选择青年路那段走上几天。路宽了,平坦了,街净了,街美了,人心也放轻松了,喜欢这样“漫步”在郑州街头,喜欢这样的“漫”生活!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印象郑州 2021-10-21 11:00:35
关于双减随笔 2021-10-21 09:44:02
课堂随想 2021-10-21 08:47:38
爱的底线 2021-10-21 06:55:58
“直”就是“直插云霄”的“直” 2021-10-19 22:43:42
“双减政策”下的思考与收获 2021-10-20 11:02:15
【征文】“双减”下的自主规划作业的实践和探索 2021-10-20 11:08:13
贪吃蛇 2021-10-20 16:23:43
让课堂建立在生活之上 2021-10-21 23:21:11
身体学习,活力课堂 2021-10-20 21: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