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家长可以这样做 文/二七一幼郭清清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的衔接,也就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每年的幼儿园毕业季和小学入学季也是广大家长最焦虑的时期,害怕孩子不能顺利平稳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不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家长也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孩子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一、良好的心理,帮助孩子自信衔接 对于已经习惯了幼儿园轻松生活的孩子,上学后,学习压力增大,困难增多,在心理上很难马上适应,这就需要家长把好“心理关”,从正面引导孩子。首先是让孩子爱上学,盼望上学。千万不能这样跟孩子说:再不听话,把你送到小学让老师好好好管管你,是孩子反感上小学,把上学当成一种惩罚。具体我们可以这样做: 1、给孩子讲讲你们小时候上学的情况,让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 ,可以告诉孩子,上学之后能读更多的书,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还会结交更多的朋友,新老师,大家都会很喜欢你。其实我们老师再接新版的时候也会给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赞叹。 2、告诉孩子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老师个个知识渊博,而且会和幼儿园的老师一样很爱你。只要表现好了还有机会当上少先队员,还能的奖状呢! 3、面对陌生环境孩子可能会紧张,为了避免着这样的焦虑感,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到即将上的小学参观,或者观察学生放学上学,升旗仪式的实景,记住学校的位置等,让孩子尽快了解小学。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孩子有效衔接。 1、培养注意力 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需要我们来帮助孩子控制注意力。注意力大多是在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再能达到,我们可以从玩拼图,找不同或者从孩子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当孩子自完全进入游戏,他们根本不会受外界影响而分心,游戏的时间可以从十分钟逐步增长,如果能达到25分钟左右,那课堂上孩子认真听讲一定不会有问题。注意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不能等到上小学了发现问题了,家长才开始重视。 2、培养时间观念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是通过训练让孩子感知一定的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了解时间的概念,克服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其实我们现在就可以训练,先让孩子感知时间单位比如刷牙需要三分钟,一本图画书用十分钟,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10分钟等等,了解大概的时间,当然 事先让他做好准备,一旦开始,就不能以各种借口来停止。 小学生早上进校的时间是7点40左右,各位家长可以据此估计孩子的起床时间,让他的作息逐步向小学靠拢。起床后孩子可在家吃个早饭,慢慢习惯这样的生活规律,以免升入小学后出现早起没胃口吃饭的情况。进入暑假以后,午睡时间也要调整了,慢慢缩减至一小时左右。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一天需要十小时的睡眠,家长一定要做好安排,让孩子以饱满的精力迎接小学生活。时间可以由他自己自由支配,让他感受到管理时间的快乐。 3、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在犹太人的家族里,他们爱书如命。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读书是一件甜蜜而快乐的事情,以此唤起孩子对书,对文字的兴趣。 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松一天紧一天读一天歇一天。如果每天都给孩子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浩瀚的书海中有更多的知识琼浆等待孩子去汲取,为什么要每天机械性地、重复性地埋头于作业、题海,而远离知识更丰富、天地更广阔的书的世界呢? 三、有一定的的责任心 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但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还会在很多方面表现突出,比如遵守规则,敢于担当等等。 1、从做家务开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集体,干一些家务活是培养孩子的必修课。现在很多家庭不是有爷爷奶奶帮忙,就是请的有保姆,孩子几乎没有机会,但明智的父母一定会留一些家务事给孩子,并要求他们认真去做,也许孩子并不喜欢,但我们要告诉他这是他的责任,必须做。当然,如果孩子主动提出干一些事情,我们更要鼓励,支持,不要强行拒绝,更不要对孩子说:“你还小,做不好的,搞好学习就行了。”等浇灭孩子的责任心。 2、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学习用品每天晚上让孩子,将写完的作业收拾好,根据课表准备第二天所需要的书和文具,家长不要因为想让孩子早点睡,这些简单任务,就帮孩子完成。其实越是这些简单的越能帮助孩子,锻炼他的责任心。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不仅仅是暂时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问题,更能对孩子一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他获得学习的兴趣以及取得成就的自信。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我们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帮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