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你能干成啥?”

2021-10-10 21:36:05 

“你说你能干成啥?”

郑州市二七区红樱桃实验孩子们  李卫华

“擦个桌子都能把水撒一地,你说你能干成啥?”

“连这道题都不会,你咋那么笨!”

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或者没能理解的“简单”问题,相信有些家长会这样向孩子“恶语相向”。其实我们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不难理解孩子还只是个孩子,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不如我们;在我们看来简单的题,他们不一定能很好的理解。

再者,如果大人自己平时就很限制还动手的机会,不愿意让孩子做家务,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去学习,但当孩子不会做或者做不好这些事情的时候又埋怨孩子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看到过一本书中描述的一个小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只要梭子鱼饿了,张张嘴就能把小鱼吞进去。后来科学家用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它看到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即使没有了瓶子,它也不再张嘴接受它的,只能是残酷的死亡。

在我们的世界中,父母的一些限制孩子、打击孩子的行为和语言其实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和“梭子鱼”一样的心态。一开始,孩子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时间久了,孩子就麻木了,不愿意再去努力。

孩子们小时候,自我认同感的获得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成人。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行为,喜欢在成人面前表现,希望得到肯定和赞许。而成人尤其是父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

如果大人是直接的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不给孩子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会让孩子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就是父母所说的样子,什么也做不好,带着这样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孩子从来不敢放开手大胆的去做事情,慢慢的真的变成父母所评价孩子的样子。

何不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锻炼和成长、试着去相信孩子呢?我们怎么就确信孩子给不了我们惊喜呢?不要总是限制孩子,多相信孩子,在安全和规则范围内允许并鼓励孩子多尝试探索,犯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谁不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走过来的呢?

相信孩子,给他们机会,孩子就有了信心,有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和实践。比起批评孩子,我们更倾向于正面教育,鼓励孩子,比如“今天真能干,把桌子擦的干干净净,如果再小心一些就更好了!”这种积极暗示会让孩子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样子发展和成长。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你说你能干成啥?” 2021-10-10 21:36:05
“双减”带来的思考 2021-10-10 21:45:56
解读孩子“发射”的密码 2021-10-10 21:47:22
面对“双减”,家长应该做什么? 2021-10-10 21:46:39
双减”背景下,对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2021-10-10 22:35:02
《平行线的性质》课例分析 2021-10-10 22:20:40
做师生能同频成长的教育 2021-10-10 22:46:39
重读《爱弥儿》 2021-10-09 10:12:31
从电影里学智慧 2021-10-09 06:37:14
丰富的阅读活动促进思考走向深入 2021-10-09 06: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