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爱弥儿》 文化绿城小学 吴林会 大学时曾拜读过这本书,当时初读,对没有教育经历的自己来说,并不十分有体会。 再次重拾这本书,是在参加杨福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培训会上。打开书,又看到了序中的第一段话“我们对孩子的了解真的很少,我们持有的观念错误得越深,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就越远。那些聪明的作者总是致力于研究成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却从不问问孩子具备学些什么能力。他们总是期待孩子变成什么样子的成人,却从不考虑在变成成人前孩子是什么样子。”参加工作以后,真正感受到我们对孩子的了解很少,我们的教育观和孩子的发展存在差距。 卢棱是一个法国人,著作很多,有《忏悔录》、《社会契约论》、《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等等。《爱弥儿》是一本儿童教育书,从婴儿到成人。卢棱陪伴着爱弥儿成长。正如他如说,这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人”在自然心态下完成的一本书,完整呈现孩子成长。 尊重儿童的个性,顺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他的教育观也符合我们对于儿童的教育理念。儿童在合适的年龄就要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教育,学习科学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全人格。大部分儿童3岁可入幼儿园进行一些游戏体验,慢慢过渡到6周岁进入小学教育。反观我们现在身边的一些对于儿童的教育,很多内容还是很超前,有些完成超过儿童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我觉得卢梭的自然教育对儿童的教育主张是很受用的,比如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孩子有学习的欲望,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学习,培养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一件事。目前我们的小学教育不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吗? 培养自由人,自然人。所谓的自由和自然指的是自由,自然,独立,不依附别人的人。在卢梭生活的那个时代,这样的教学理念给教育的发展增添了生气,但现在的社会教育形式也不容许小朋友们再慢慢的等慢慢的探究自然了,现在的教育就像在逛商场,商品琳琅满目,精致漂亮,所有人都在商场里挑选着适合自己的商品,不过,每一个商品都是有价格有目的的。最近比较火的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演讲中所提到的性格教育,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重要。在自然教育中,一个独立自然的人,也会是一个有能力的,因为他的性格是丰满的。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观察行动中的儿童,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充分发展。自然教育还要求“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反对揠苗助长。使儿童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不需要着急长大,不需要害怕长大。至于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经验主义脱离实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自动手取得对事物的观念。最好能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年龄段发展。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对待。在教学过程中,也许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导致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差异,当我们有这样的一种观念,我们就能很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对课堂纪律的差的学生一样给予关注,并能发现问题的原因,然后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就不会着急的让孩子去做不符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不着急让孩子超于常人,而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当读书的时候读书,当写字的时候写字,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给予合适的引导。对孩子的教育能适当放手,又能适当插手,能让自己的孩子经受锻炼,又能让他们学会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