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以其昏昏,何以使“生”昭昭?

2021-10-09 09:38:47 

“师”以其昏昏,何使“生”昭昭?

大学路小学宋志贤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贤者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这句话对于教师教学也颇有启示老师要先对所讲的知识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讲解清楚,学生才有可能听明白。如果老师刚开始就讲错了,老师根源的错误下学生如何能学明白呢?

有人说:“教学是门艺术”,也有人说:“教学是门科学”,如果在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间非得争个第一第二的话,你会怎么排呢?我们应该明白一点:学生只有将知识真正学会才能达成学习目标,而知识讲不清楚甚至知识讲解错误是教学的大忌。所以在我心中是这样子的:教学应该先是一门科学,在此基础上才能去追求艺术的境界。

记得在招教面试班的时候,一位同学讲课颇受大家的肯定,但是在讲解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就犯了“知识讲解错误”大忌。因为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方形面积的基础,只要通过“割补法”,就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由此可以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但是这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宽,一直到试讲结束,她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所以无论是这节课讲的多么环环相扣,讲的多么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没有把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把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再多的注重新颖的教学方式,那么再多的设计只会让人感觉华而不实、花里花哨失去“科学性”的课堂,无法去追求艺术境界的课堂。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简单容易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个是一节课必须完成的,可以说完不成学习目标的课堂是失败的。今天在讲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时候《感官、大脑与认知》,与学生一起复习一年级上册的“五官兄弟”的功能,在鼻子和舌头的描述上,学生说:“我闻到了假花是塑料的味道”,那么说明孩子们在一年级对于鼻子和舌头的功能掌握的不是特别准确,如果任由学生错误的表达,就违背了科学课要正确表达的要求,所以我让学生去找这位同学这句话的不合适之处,很快学生就知道了舌头是尝味道的,鼻子是闻气味的,这样孩子们在以后的表达中就更加准确了,如果老师都不清楚两者的功能,无法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表达,那么学生永远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科学课中有很多词语需要特别注意,比如“磁铁”不能说成“吸铁石”,比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中“蒸发面积”不能说成“摊开面积”,“空气流动速度”不能说成“有风或者无风”等等,都应该严谨的表达才可以。科学更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学科知识上更讲究科学性。

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备课中对知识有系统且清晰的认识,不能只追求所谓教学方式的新颖,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是第一要求。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知识,又怎么称得上是合格的老师?如果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氛围良好,但是华而不实,甚至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这样的课堂又如何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师”以其昏昏,何以使“生”昭昭? 2021-10-09 09:38:47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1-10-09 10:53:17
对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探究 2021-10-09 12:54:05
社交这件事 2021-10-09 13:05:32
看见小男孩 2021-10-09 14:54:08
今天的“阅读时刻”有点儿惊喜 2021-10-09 15:26:37
唤醒经验、丰富认知,是深入学习本节课的关键 ——“一下科学”之《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我这样教 2021-10-09 15:36:42
时空守望 共话教学主张 2021-10-09 15:49:53
10月陈娇——崭新共读《教学勇气》 2021-10-09 17:30:08
《读懂学生》 2021-10-09 1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