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的思考与探究 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通过对学生平时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进行分析总结,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知识掌握不好。如对“方向与位置”、“时分秒的认识”、“长度和时间单位的填写”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二、探究原因 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为什么会对这些知识掌握不好呢?我在班上进行调查后找到了原因,因为一部分学生平时很少在生活中了解、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 现在的学生很少在生活中辨认方向,他们常用的是方位词是前后左右;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看地图,现在我们的出行很方便,无论去哪都是依赖电子导航,导致学生不知道看地图的必要性,也就不会应用所学的方向的知识。 学“时分秒”时,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不会,因为一部分学生家里就没有钟面,好多学生都看电子表,他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很少,都是靠在课堂上学习,见得钟面都是书上、卷子上的习题;而涉及这些知识的单元往往课时安排很少,两三节课可能这个单元就学完了,学完后学生对这些知识彻底搁置,生活中很少再应用。 也有很多学生对1千米毫无概念,因为现在学生们去哪基本都是坐汽车或电动车,很少走路,在他们的脑海中对距离概念模糊。虽然我也给学生说学校旁边的俭学街全长正好1千米,你放学在家长的陪同下一定要走一走、跑一跑看需要多长时间,而且我们这学期的实践活动也是针对这些知识点设计的,但是总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不去做,不去体验,总是凭感觉做题或者碰到这样的题目全靠蒙。 最难的就是时间和长度的结合,因为他们每年的体育达标测试都会测50米,课堂上我问50米大约跑多长时间,大部分学生回答1分钟或更长时间,我相信学生在体育课上肯定是测试过的,但也仅仅是在体育课上测过,二年级的学生也不会刻意的去记自己的成绩,平时更没人会关心这个问题,也由于班级孩子多,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也没有机会带学生亲自到操场上进行测试,所以这样的题目一部分学生也是胡乱写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