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数学

2021-10-10 16:41:19 


让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数学

齐小     李宁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与其他学科一样,同样担负着从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素质一般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品质等,它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使能力因素不断发展,成为学习掌握知识的源动力和前提。实际上不少学生数学学得不好,并非智力低下,而是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前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良好的心态学习数学呢?怎样做个有灵魂的教师呢?我认为:

一、明确目的,形成动机。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结合平时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有社会活动、交往等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特别是科学发达的今天,用现代化建设中数学具有的突出作用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学生,使他们明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数学,掌握了数学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就大有可为,因而形成学习数学的动机,成为掌握知识的源动力。

二、培养兴趣,愿学乐学。

俗话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知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内在力,如果我们对某种认识活动产生了兴趣,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内动力,进而成为支配行为寻找满足的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感知和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使记忆力得到加强,想象越来越丰富,思想也越来越深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要我学我要学呢?实施愉快教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讲求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我就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在黑板上随意出示一组数,9162134098730105735……师生进行比赛,看谁先判断出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这时学生跃跃欲试,但随着数位的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越来越慢。学生个个皱起眉头,瞪大充满疑惑的眼睛:教师有什么诀窍呢?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强烈的好奇心被老师所激发,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启发引导,从而不知不觉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求知的境地,引起对新知识强烈的探求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当3的倍数特征学生已弄懂,教师的诀窍随之被揭开,学生更是心情欢畅,兴趣异常浓厚。

三、激发情感,增强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人对接触到的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表现,对学生来说,情感伴随着学生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一旦学生对学习涉及的内容比较了解和掌握时,就会体验到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尤其要培养这种情感。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呢?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师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事实证明,学生喜欢学哪一个学科,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哪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哪位时,就喜欢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教师所上的课生动有趣,从而自觉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怀着不安或对立的心情上课,即使教师教学设计得那么好,学生也很难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然教学效果就不理想。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和蔼亲切的同时,还要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表扬,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有精彩的发言或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给予热情的赞赏,说些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之类的鼓励话语,当学生解题出错时,教师也给予友好的微笑:你坐下来再想想,一定能解决问题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搞好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创设了优化课堂的良好环境。

第三,学生都想自己取得好成绩的,发现自己学习上有进步、有提高,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情感,心理上就会产生我还行,我要学好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也会泄气、自卑。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时机,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从学生获得成功感中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和练习等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要让优生吃得饱,又要使学困生吃得了,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获得成功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从快乐中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自豪感。

四、严格要求,磨练意志。

学习数学,学生并不时时都是有趣的,有时也比较枯燥、泛味,一些严谨的概念、繁杂的计算、严密的逻辑、抽象的思维时常困扰着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和意志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总是依赖老师、同学或抄袭别人的作业,甚至完全不做,不愿意自觉地克服困难,这些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从而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太难和太易的问题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培养和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难度,激励学生去独立探索,活跃思维,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从而体验克服困难的乐趣,增强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逐步形成克服困难的习惯,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严格要求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意志品质中自觉性的具体表现,这类学生能够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对一些问题能够经过独立的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绝不附和或者盲从别人,因此,积极进行独立思考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情境,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巴甫洛夫说得好:怀疑是探索的动力。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疑,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意见。由于小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时表现得不能持之以恒,在遇到障碍时畏缩不前。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耐心地进行诱导,逐步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磨练学生的意志,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现在学校里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颇受家长宠爱,任性、骄傲、依赖,很少受挫折,意志力脆弱,在教育中根据学科特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受挫折教育,在受教育中去磨练意志。例如,当学生取得成绩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时,通过竞赛的形式,让他们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昂、一帆风顺时,教师有意识地适当增加难度比较大的题目,让学生尝试练习,费费劲,通过这样,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心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小学数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耐心启发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念和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兴趣因素、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调节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情感,使学生态度积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用严格要求磨练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意志。

当然,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对学生进行持之以行的教育,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具备有灵魂的教师!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让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去学习数学 2021-10-10 16:41:19
如何更好地选课题 2021-10-10 16:31:16
人间值得,岁月可期 2021-10-10 19:45:51
让态度“听”的见 2021-10-10 20:54:00
“你说你能干成啥?” 2021-10-10 21:36:05
“双减”带来的思考 2021-10-10 21:45:56
解读孩子“发射”的密码 2021-10-10 21:47:22
面对“双减”,家长应该做什么? 2021-10-10 21:46:39
双减”背景下,对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2021-10-10 22:35:02
《平行线的性质》课例分析 2021-10-10 22: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