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内心世界的建设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中心幼儿园贝乐园 康玉兰 “五柳先生”陶渊明相信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他的一篇《桃花源记》更是经典咏流传。今天在一次会议上,侯寨乡中心校的李校长谈到教师成长中提起陶渊明的另一句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为什么会提及这句诗呢?那还要从我们侯寨乡的地理位置说起。 侯寨乡地处郑州二七区的西南角四环外远离城市的喧嚣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侯寨乡所有的学校都是农村学校。虽然我们常说鼓励年轻教师扎根于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但是每一年被分过来的新老师,看到偏远的环境总是免不了在心中留下一声叹息。还记得16年的时候,我坐着4路公交车从繁华的市中心慢慢驶向侯寨乡,我的内心是越来越没底的,心里难免也会有失落的感觉。这里真的太偏了...直到在侯寨工作了五六年的时间,对这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之后,对于地理位置上的偏僻才渐渐淡化。 但今天听了李校长的一席关于“心远地自偏”的讲解之后,我才真正恍然大悟,眼界思想和格局真的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职业规划。“偏”与“不偏”本来就是一个主观的课题,何为“偏远”何为“繁华”呢?难道在二七广场就不偏,在四环外就是偏吗?也不见得是如此。因为一个人的心在哪,他的宇宙世界和舞台就在哪,自己的世界要靠自己的内心去建设。就拿我们侯寨的老师来说吧,我们只要保持内心的自己、对生命、对职业的积极期待,不管身处何地、不管身处何职位,永远都是宇宙的中心。 人活在世,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但是每个时代总会有一套关于价值公认的标准,也是社会上多数人一次安身立命的依据。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所面临的考验、挑战和诱惑太多,如何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找到自身的价值?实在自我的人生理想和意义呢?我想依然可以用“心远地自偏”这句诗来指点迷津。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独立精神主体,在虚幻的、无真实价值中的权力、名利的角逐中脱离出来,人生才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人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对于今天的我来说,更是感悟深刻。因为之前,我常常因为我是一名偏远农村的教师而感到不够自信,总觉得自己距离市区的老师差距很远,可能在很多教育方式方法上都较为落后。但是,从今天起,我绝对不会在这样想自己。我就是自己宇宙的中心,只要保持一颗对教育的热爱之心,对自身价值和理想不懈追求之心,路途虽远必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