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高光时刻留给孩子 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 渡心 最近听了一本书——《宋仁宗的共治时代》,看了听了很多写三皇五帝的史料记载,各种杜撰演绎,也看过很多以帝王为主角的电影、电视剧,以至于在脑海中对帝王的理解已经定格在秦始皇、汉武帝、康熙大帝、努尔哈赤的叱咤风云、挥斥方遒,有着可以向上天借到五百年的豪迈,有着马背上开辟新朝代的大智谋略。 但是自从听了这本书,宋仁宗简直颠覆了我的帝王观,原来皇帝也可以真正做成朝臣的同事,只是一起做事的人,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带着皇帝的名分,甚至很多时候还俯首于朝臣。宋仁宗被后人称作:“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但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却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他虽然被人称作什么都不会,但就是能让他手下的臣子们大放光彩, “唐宋八大家”里边,有六位是在宋仁宗时代出现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当中,有三项都出自仁宗时代。宋仁宗位在皇帝,但身能跳出皇帝,这就是他善于做管理的高境界, 作为一个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还真要学学宋仁宗。 自从做了班主任,就连续二十多年没下火线,深感做的时间长了,有时会忘记自己就是个班主任,我们常说做事的最高境界是跳出这件事,设想身在局外,就会将自己面临的事实看得更加清楚。班主任的威严、震慑力,真的不需要用一味的严厉来显示,作为几十个孩子的管理者,让每个孩子快乐健康的学习着、进步着,让他们身上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高光时刻,才是班级管理的高境界。 其实说来这些源自于我一个同事给我的启发。 几年前我和我的一个好同事坐对面,办公室11位老师,还是比较热闹的,每天她的言语并不多,工作来了,她总是不言不语的地听教研组长布置,极少见她埋怨发牢骚,我想说的并不是她的性格,圈重点——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次她的班干部或者学生来办公室找她有事情,总是轻轻悄悄地走到她身边,弯下腰,一阵耳语状,我就坐在她对面,也听不见学生跟她说的啥,而且总是学生说了好大一阵子,她只是听,并不插言,等学生说完,她同样又是小声小语的说,也总是就几句话就说完了,孩子就离开了。当然她班也少不了调皮的孩子闹矛盾,甚至打架,来办公室调解,同样,她从来绝不先发声,而是先让学生说,她总是静静地听、看,是那种很难看不出来情绪的听和看,告状的孩子甚至争论地面红耳赤,她仍在听中,一言不发,孩子不说了,我等着她断案呢,结果最后也没听她说几句话,刚才还剑拔弩张杀得分外眼红的俩肇事者,最后都是乐呵呵的牵着手离去,至少也是安安静静的握手言和。我经常观察她,也努力在研究学习着,待闲时,我忍不住向她讨教,面对班级的风云变幻,纷杂多变的局势,怎么修炼到可以如此佛系呢?没想到她就说了一句话——多听孩子说吧! 多么平淡的一句话,但突然点化了我,简直就是“据我观察”的结果!看似无奇的一句话,班级管理的道理全在其中:其一,班干部来找我,一定有话说,有事说事,主意多让班干部定夺,我们老师只需拍板点头;其二,孩子闹了矛盾来找我们,一定是有话说,那就多听听他们说,多听才会明白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来找老师告状,并不都是不明是非,无理取闹,一定是有话说,让孩子痛快的说完,争辩一番,抬杠十个来回,问题就解决了百分之九十。 我的这位同事,她的班级稳中有序,特别是班干部,各个独挡一面,老师不在,他们谁都可以当小老师,后来我的这位同事算是高龄要了二宝,有孕在身,作为教研组长,我还真有点担心她在管理班级上会不会力不从心,结果,我的担心完全是对余的,她的班级仍然有条不紊,只是班干部进进出出办公室的频率高了起来,那是因为她的行动不便,孩子们主动而为。 她的班级,孩子们总是在该做什么的时间就做什么,她极少需要大声吆喝指挥,因为班干部是不停息的在运转,时刻在有所作为,所以,老师就可以有所不做为。做班主任,可以跳出班主任的劳神琐碎和时时事事的担忧,这真的需要功力。放下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姿态,多听孩子说,真正听懂孩子,让孩子们说了算,真的需要修炼。 我的这位同事身上就有宋仁宗这位善管理,低姿态,把高光留给孩子的的善识能力,我们身在班主任,但又能跳出班主任的困扰,才能让他的每一个学生发光、闪亮,成就每个孩子的更多的高光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