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把问题交给学生
郑东新区文苑学校 王勇
教学三年级下册第2课《燕子》
教学中有个重点,让学生体会优美的词句。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画,然后交流,汇报。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学生圈画倒是不费力气,但在汇报时,很难说明白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我决定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原点去发问,在分析发现中,对“优美生动”有新的体悟。于是,我提出一个问题:“仔细阅读,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默读课文后,一个女生站起来。她问:“老师,为什么文中写嫩蓝的天空,而不用蓝蓝的、蔚蓝的或者浅蓝的天空呢?”
我问学生:“嫩字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呢”
“嫩黄、嫩绿、嫩芽。”学生回答。
这些词语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我再问。
学生很容易就答出,都是形容事物新出生的、刚长出来的特那种美的感觉。
然后我问。那你们明白了什么?
学生感受到了,春天蓝蓝的天空,用上嫩蓝,就有了春天那种所有事物都是新产生的感觉。这样就是优美,就是生动。
这个女生接着说:“老师,我明白了课文结尾,为什么写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画啊!本来是写小燕子在电线上休憩,应该写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情景才对,可是,在作者眼里这是一幅图画。用上一幅图画就生动优美些。
居然还学会了迁移,真好!
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问题的学生多了起来。
有学生问“为什么是几痕细线,不是几根细线呢?
有学生来解答了:因为电线在空中,太远了就会不够清晰,就像我们用蜡笔画的线条一样有朦胧感。
突然还有学生反应过来:最后一句说是一幅画,这里的几痕电线就说的是图画中的线条呀。
多棒的发现呀!
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我们接着去寻找问题。不断有新的发现: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到一起就成了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拼一拼,凑一凑,燕子就活起来了。词语写得好!
斜飞,横掠,写出小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好,。
一圈一圈荡漾开去来写小圆晕。准确又形象,好!
……
让学生来发问,带来的是生成的、全新的课堂,当学生投入的去发现,去研究,最紧贴的,是学生学习中,要弥补的那个缝隙,要生长的那个角度。
当你把问题交给学生,学生会给你一场生动的思维碰撞和成长。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