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适当的自由
六段 申颖欣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到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学生每天起床、上学、吃饭、写作业似乎安排的井井有条,尤其是在像我们这样的寄宿学校,更是安排的事无巨细,但刻板单调的生活与小学生好动、活泼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但是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其实我们自己也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管得了学生的身体,却管不住他的内心,这就是看着在学习,其实什么也没学会。
回想这两年教高年级的经历,我觉得多数学生喜欢我,还因为我会适当地给他们一些来自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会偶尔地给他们一些快乐。
比如那次,我因为肚子疼,不能带他们跑步,当时我想别人都是跑的,我站在那里会显得尴尬,于是就利用跑道周围建筑物的遮挡,时而出没在花丛中,时而出没在某个拐角处,时而又故意蹲在某个地方,当学生发现我时,他们都会开心地笑起来,那个早晨,我和跑步的学生就这样玩起了捉迷藏。最后总结时,我问大家都知道我藏在什么地方了吗?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说着,最后我说我还藏了一个地方,同学们听了都面面相觑,当我公布答案时,又是一阵大笑。
现在改过时间后,课外活动的时间加长了,轮到我辅导的时候,布置完作业,学生们大多很听话就开始认真写,然后就是看书、吃加餐,看着他们那么棒!放他们出去玩那是肯定的,可你知道我会怎么放他们出去吗?我会悄悄地给某个或某些学生说她可以出去了,然后他就悄悄地从教室消失。这个花样我玩过多次,每当看到被允许可以先出去的孩子,一脸高兴,悄悄地出去的情形,我也会忍不住大笑。
记得有个女孩子拿着日记本说:“老师,今天我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再看她手中的日记本上画着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我微笑着说:“没关系啊!你当然可以这样来记录今天的生活。”因为在我看来,日记是很私人的物品,记录的都是自己某个时刻真实的内心,写日记应该是很愉悦的,为什么要搞得那么功利呢?更何况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孩子们愿意记录了,愿意以多种方式的记录了,他的思维,他的洞察力,他的语言组织能力,他的表达力自然就会提升。
所以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在我可控的范围之内,我愿意给学生自由,给学生快乐!这份快乐和自由,同样也让我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