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旷世知音    ——读《泣血红楼——曹雪芹传》的一点儿感想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这是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永忠,就是康熙大帝的十四子胤祯之孙,在曹雪芹过世五年后,读到《红楼梦》,写下的怀念曹雪芹的诗,题目是《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这是其中之一。那个时代就有为《红楼梦》、为曹雪芹流泪的 “情人”,恨不能相见。如果说当今谁是《红楼梦》,还说是曹雪芹的“情人”那一定是周汝昌先生,一生都在研究红学,研究曹学。    周汝昌老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不仅限于作品本身,还研究了清史,尤其是曹家的家世。其实在民国以前,《红楼梦》虽然很盛行,但是有关作者考证和曹家的家世考证,都没有的。作为近代红学的代表人物周汝昌老先生通过各种努力、从诗词、从史料、从传说、从实地考证等,理顺关系。曹雪芹的家世脉络基本上来说研究的很透彻。虽然说现在曹雪芹的生卒年月和他究竟是不是遗腹子等,还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曹雪芹大致生活在什么时代,这个大的方向应该是没问题的。    周汝昌老先生非常渊博,自己作诗,每一个小篇章都有自己诗作总结;传记中周汝昌老先生引用很多的诗词来证明观点,所以这本书看的很慢,需要咀嚼,反复的读,读一遍,就觉得那么多的内容好像都没有记住啥。需要做笔记才能理顺关系和记忆清晰,如周汝昌老先生对满洲八旗的理解,用很短的篇幅,给你讲明白,什么是八旗,什么是上三旗,什么是内务府,说的非常清楚。尤其什么是八旗中的满洲旗、蒙古旗、汉军旗等,满洲旗中不仅有满人,还有汉人,这就很好的理解电视剧中很多看上去是满族人的名字其实是汉族人,如隆科多。    周汝昌老先生非常重视考证,曹雪芹在京城活动的遗迹,他都去寻找,包括曹雪芹曾经在蒜市口的那个十七间半房子,没有找到。还去考察卧佛寺等,考证出太虚幻境的参考的原型就是东岳庙等,有理有据。    周汝昌老先生非常擅长结合历史进行推理。如他认为曹家败亡的真正原因,就是跟废太子胤礽一家关系太密切,主要是渊源太深。废太子胤礽出生时生母皇后难产去世,这应该和康熙皇帝幼年丧母有点类似,于是康熙就会很尽心的给他选择保母,而康熙的保母孙夫人的意见就很重要,因此,废太子胤礽的保母很有可能时曹家举荐的,这样就“同难同荣”了。曹家好不容易有些家道复兴,结果又被牵连进废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逆案。    周汝昌老先生这些论点、推断合情合理,相互支撑,让人信服,令人佩服,真可谓曹雪芹的“旷世知音”,读之让人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