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参与选择,比告诉他怎么做更重要 ---读《让男孩像男孩那样长大》有感 今天读了《让男孩像男孩那样长大》中的第三章,男孩该形成怎样的自我,其中关于怎样让孩子做选择这一方面,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这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去学习的下面从书中小A和小B两个家庭来谈谈我的感受。 小A家:小A的父母从小就喜欢听听他的意见,比如说, 早餐你要吃煮鸡蛋还是炒鸡蛋?穿衣服,你喜欢穿这件还是那一件呢?开家长会,你让爸爸去还是妈妈去?周末,你是想出去玩还是在家里看书玩玩具?小A的选择常常令父母哭笑不得,比如:明明这条短裤配白色的T恤更好看,但他坚持要配灰色的;贵一点的品牌鞋在他眼里比不上二十几元的鞋,因为他觉得好;他爱去湖边看鸭子扔石子,百去不厌;等等。但他的父母仍坚持让他自己选择,比如如何安排自己放学后的时间,比如想学什么兴趣班。 小B家:妈妈把饭菜准备好了再喊他过来吃, 衣服也是妈妈帮他选择好,买鞋买玩具都是父母说了算, 假期父母都会带他出去玩,当然,去哪里、玩什么也几乎都是父母决定。小B的父母认为,孩子小嘛,他知道啥?他懂得搭配得帅气些吗?他知道选择经济实惠的衣物吗?他懂得品牌鞋穿着更舒服吗?他知道哪里风景更美更好玩吗?他当然不知道啊!所以父母要帮助他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请问:你觉得小A和小B谁会成长得更好? 小A拥有了选择的权利, 他也渐渐明白,自己要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当他参与了选择后, 吃饭比原来吃得更香了;衣服虽然不搭,但渐渐地,他摸索出了自己的穿搭风格; 他后来知道,品牌鞋里也有很好的选择;他放弃看手机,早上一起床就拿出前一天自己买的书来读。 小B也过得很惬意, 因为他不用费力思考,甚至很多时候,他连要求都不用提,父母早就给他准备好了。长大后他发现,原来父母给他买的衣服都过时了,一点也不时尚, 于是他决定自己去买衣服。他来到商场,却难以下决定,因为他不知道穿上合不合适, 好不好看。在服务员的鼓励下,他试穿了几件,仍拿不定主意,于是打电话给父母?电话那头的他们也看不到电话这头的衣服啊。不仅在买衣服, 生活中很多事他都无法做出选择, 他不明白为什么,因此常常感到灰心丧气。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 “为了使一个孩子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或许你会说,让孩子选择,去旅游的话, 他知道的地方有限, 怎么领略更多美好的风景?家里的预算有限,他要的玩具太贵怎么办?他选择的事情很危险怎么办?难道为了培养他的独立自主,就任由他选择吗?当然不是, 作为父母,我们有身为父母的责任。就像孩子觉得在马路上奔跑很酷, 但我们绝对不会让他去冒险一样,我们应当给予孩子有限制的选择。 什么是有限制的选择?有限制的选择就是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提供至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可以接受的选择。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父母要有清晰的态度和立场。 比如说: 1.提前告知:去超市买东西, 提前告诉孩子只能买一样,而且预算是多少,让他如道,低于这个预算的,他可以随意选择,这样孩子就有了选择权。 2.共情:如果孩子看中某件价格贵的玩具,你可以告诉他,“看得出来, 你很喜欢它,妈妈也希望能够买给你,但是妈妈今天只带了这么多钱,我们的钱是不够的买的。” 3.转移注意力:“你看那边那个玩具,也很有意思,要不要考虑一下呢! “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 可以说:“如果你买这个玩具, 我们现在就可以买下来,如果你坚持买那个昂贵的玩具,我们需要存钱,要等到妈妈发工资才能买。” 4.给孩子提供解决方案,让他自己决定:孩子喜欢看电视,我们可以制定规则:每天不能超过半个小时,至于什么时间看,你来决定。”这样孩子就能够每天看到电视,不用再担心妈妈不让看; 妈妈也约束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有限制的选择,既赋予了孩子权力感和自主选择的力量,又避免了父母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选择,看似小事却透露着一定的价值观。父母要从小事做起,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 帮助孩子积累面对大事时做决策的勇气和智慧,当孩子犹豫不决时,父母也可以帮助他分析利弊, 让孩子慢慢地学会管理自己,很多问题就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中心幼儿园 李慧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