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助力师生共成长 
     
 
  ——新课程解读学习感悟 
  
 
  
   2022年7月7日郑州市的全体中小学教师都在倾听崔允漷和吴刚平两位教授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解读与研究,我也不例外。当天听完两位教授的解读像是读完了一本厚厚的教育哲学书籍,大脑处理器还来不及处理眼睛与耳朵看到以及听到的信息,书就已经自动播放到最后一页了,又像是大学时期听老师讲线性代数一样,听是听明白了,又好像还不会操作实施。这意犹未尽的感觉让我一直期待着教授讲座的回放。于是,次日一大早就在网上翻找起来,想再多看几遍回放。几经周折,在B站上找到了两位教授的讲座视频,认认真真地进行了二次学习。经过两次的酝酿,虽然可能只学到了所有内涵的冰山一角,但也有不少的收获与感悟。 
  
   两位教授在讲座中均提到了“核心素养”,从不同的角度让我感受到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启发我开始思考自己在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崔教授在讲解过程中用两个典型的例子让我们意识到素养到底有何等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心厦的设计整体呈螺旋上升形态,与裙房结合来看像是从地面“破土而出”,如一条巨龙直冲云霄,寓意现代中国的腾飞,将现代化的设计方案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相结合,而这样一个优秀并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又让世界瞩目的建筑设计方案并非中国设计师设计,而是由美国的Gensler事务所设计。而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机场的设计也是由“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完成,其中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总体以一个凤凰为主体形象,巧妙运用线条,最后设计出来的作品充满了艺术气息。这两个建筑的设计方案耗费几个亿,但都并非出自国人之手,是一个值得令我们深刻反思问题。这其中就涉及到了设计素养,包括了创意与美感,这正是我们教育中所欠缺的。而这些素养的培养是我们义务阶段的教师应该重视并予以实施的,因为一个人的素养几乎都定格在18岁以前。 
  
   而素养到底是什么,它不仅仅是设计素养,它包括更多,它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和反思性。整体性指的是素养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而是互相融合的,协同出现的;情境性指的是在真是情境下问题解决的能力;而反思性指的是素养是学生自己领悟出来的,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是潜移默化植根于脑海的能力,包含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吴刚平教授在核心素养中是这样解释的,符号系统与逻辑形式只是表层知识形式,而核心素养则更倾向于里层学习意义,包括学习动机、学习体验、认识成就、能力高度、情感态度、身心和谐以及精神境界。我们现在的教育阶段停留在过于看中知识,而忽略学习知识的意义,也就等同于忽略学生素养的发展与培养。 
  
   如何帮助引导学生养成核心素养呢?崔教授提到,核心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习得后养成的。是学生以知识为载体,自身修炼得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西游记》中菩提祖师有众多徒弟,每日听他讲经说法,都只停留在表层的修身养性,就如同学生们在学习表层知识。只有孙悟空听到老师讲解时,兴奋的翻跟头,打破安静的秩序,也只有他掌握了核心素养,以至于领会其中的道与意,最终修练成七十二变与筋斗云,为他终身所用。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应该多关注学习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深度教学,让知识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联系,真真正正将核心素养融入整个教学之中,成就更多的孙悟空,而不是培养一批平庸的“学习者”。 
  
 在新课标中,无数教育学者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更适合现代教学的单元学历案。2001年以来,教师用于备课上课的教案大致都分为单元目标、课时名称、课时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而在新的改革方案——单元学历案包括了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等六个要素。它结合了大单元教学,所谓的“大”单元,强调目标阶位高,教学单元多课时,微课程建设,单元组织者。此外,单元学历案去除了重难点的设计,而是更加强调了学习过程,也就是用什么过程什么方法去解决重难点,解决到怎样的程度,形成什么样的学习成果,又如何通过学习过程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它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中心去思考与设计。同时,新课标针对单元学历案的实施为教师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与努力方向。 
  
 此外,在新课标中有一项重大的突破是所有老师都需要面临的任务与挑战。新课标提出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阶段的教师不仅仅要精于自己的学科知识,还要成为全科人才,给学生一碗水的同时,自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所以作为一线教师,除了要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还要不断学习各科知识,成为学生们的百科全书。 
  
   培训的内容与亮点还有很多,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一遍遍的研究与重新认识。其中提到的学习评价、学生学习历程以及教师实施新课程方案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内容也精彩至极,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研讨实行。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在听两位教授的讲解时,整体能感受到所讲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其中涉及诸多教育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名词,本应是乏味的课程标准解读被教授精彩的讲授方式转变成一场幽默风趣,形象生动,高层次的脱口秀。我的思绪一直被教授口中一个个具体的小实例牵引着,不知不觉中体会了里面的深刻含义。当我作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我不觉得在想,如果我的课堂也是如此精彩,怎还会发愁那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跑神的学生呢,课堂的质量越高就能节省更多规范纪律的时间了。 
  
   经过此次的培训,我看到了中国教育在努力前进,以最快的步伐赶超世界,虽然路途是布满荆棘的,但是一次次向前地踏步从未停歇。课程教育的一次次脱胎换骨,带领我们的老师与孩子们事半倍功倍的教授与学习。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时代,我将异常珍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将新课程的改革方案落到每次的备课中,落到每一节课堂中,落到每个孩子的作业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