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看图写话”在一步一步的引导中“生花” 郑州市二七区四季路第二小学 赵小静 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小,学生处在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常见的练习写作方式是以看图写话为主。看图写话也就成了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看图写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看图写话时不能掌握方法,思维较为凌乱,常见的“流水账”比比皆是。因此,培养好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无疑是对高年级学习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平时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外,那么我们该如何从根本上培养低段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呢? 一、 看 “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所以“会看”是写话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从图的整体看,把内容看全,切勿急躁,细心是关键。看的时候要按顺序,一般可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等顺序,不放过每个地方的任何地方。然后,引导学生尝试提炼出图片出现的事物,从中分析出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提炼中注意细节,很多要素题干没有直接交代,而是隐藏在图片细节处,需要学生细心观察。最后,要善于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等细节之处,引导学生梳理出角色的喜怒哀乐。这一点对学生来说较难的,平时在课堂上尝试有意识的训练。比如课堂上在观察图片角色表情时,可以把人物表情放大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并告诉学生,“平时看图是不会放大某个部位的,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放大镜,抓住重要的地方,放大并仔细观察。”以三年级的看图写话为例,仔细观察图片整体看很容易发现蓝天、白云,是一个晴天,故事发生在草地上,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天空中放飞了各式各样的风筝。场景有近处、远处的,远处是一个小男孩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放风筝,近处“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放风筝,具体展示了“我”在如何放风筝。从人物表情上都可以看出玩的非常开心。 二、 想 想就是指学会联想。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有助于提升其思考力和主动探究能力。在“看”这一环节,教师“扶着”学生一步一步的开始“走”。那“想” 这一环节,要学会放手。那该如何想呢?要学会引导,去想故事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图片是静止的,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的,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话“枯燥”位“有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以上图为例,分为近景和远具体说说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想”。 师:孩子们,先来观察近处,“我”和谁一起放风筝的?
生:小男孩。 师:真是一个观察的孩子,我们想一想“我”和小男孩如何放风筝的?可以结合自己放风筝的经验说一说。
生:“我”举着风筝,小男孩拉着线往后跑一起把风筝放起来。
师:那在放风筝前、中、后两个人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又有怎样的心情?
生1:放风筝前,他们会商量:“我们一起来放风筝吧?”“好的。”
生2:放风筝中,“我”会提议说:“我来举着,你来放。我说放你再放。”小男孩说到:“好的。”我喊道:“一、二、三、放!”小男孩把飞快地往前跑把风筝放起来了。 生3:看到风筝放起来后,我们开心的叫了起来“飞起来了!飞起来了!”
师:说的真好,同学们发现没,通过想想我们把整个故事说的很完整,人物会动,有语言、表情,图片活了起来。 运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远处的场景。引导学生在描写时,要突出近处的主要场景,远处为次要场景,略写。 在一系列的引导中想象,让学生梳理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故事发生的一系列过程和故事最后的结局。描写人物放风筝的一系列动作让故事更具备完整性,甚至还刻画到图片中重要的细节之处,人物面部表情。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 说 正确、流利的语言表达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所以写作文前这要让学生多说一说。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尽量给予更多人机会,不妨就可以尝试把学生划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进行。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展开。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看、想,观察到时间、地点、人物是如何放风筝,想到说了什么、心情如何。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把整个故事描绘出来。
生讨论,师指导。
师:我们该如何玩呢?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轮流讲故事,我说开头,每个小组代表往下一人说一两句,全班把故事说完整。
学生听了既兴奋又紧张,一下子课堂沸腾起来。
师: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春风拂面,真是一个放风筝的好季节。
第一小组代表:草地上有许多人在放风筝,有小孩、有大人。看!蓝蓝的天空上不一会飘了许多好看的风筝,有“小燕子”、“猫头鹰”“蜈蚣”……好热闹。
……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可能与老师预设的有很大出入,语言的流畅度和优美学生可能比较困难,在说后,可以其它小组补充、点评,教师总结,把语句说流畅,把语言说优美。 四、 写 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前面已经引导学生进行了观察、联想、交流,学生也大致有内容可以写,但一定还会有学生思路是混乱的,抓不住重点,不妨把关键点给孩子列出来提示,又不限制思路的情况下去写。如在这个看图写话中,在写之前,再次提醒学生看着书上的提示去写“图片上出现了什么人物?在干什么?心情如何?”避免在下笔时思路再次无头绪,抓不住重点。写完后,抽出半节课可以出示评价标准,让同桌互相评,教师点评,提升学生评价的能力,完善自己的写作。
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一步一步的实践中提升的。平时再加上学生注重好词好句积累的同时,课堂上更要“看图写话”的方法训练,让“看图写话”在一步一步的引导中“开出花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