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六和公益组织的“初级网络培训计划”,在此次学习中,对于刚入职场的我有非常大地帮助,让我在迷茫的阅读教学中找到了方向。每听一位老师的课程,都会有所启发,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一、
不限制学生的阅读书目,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
听完徐莉老师的儿童阅读通识课程,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要给孩子设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因此喜欢的书目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没有必要要求五年级的学生就不能读图画书,只要孩子想读,都是可以的。这一点让我改变了自己的阅读教学方式,在之前的中午午读时间,我会选择一两个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由我来分享给大家,但我发现总会有一些学生不想听我讲的故事,坐在位置上无所事事。后来我就改变了自己的教法,中午将教室设置为图书室的场景,要求学生可以在书柜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拿到自己的位置上阅读。这样实施之后,班上的每个小朋友都有阅读,甚至还有的孩子忍不住要给自己的组员来分享。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后,班上有些孩子会在下课时间跑来问我:“老师,我可以看书柜里的数吗?”当我听到孩子这么问的时候,我心里非常开心,孩子能趁下课的时间接着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用故事来教育孩子
在徐莉老师的书中,我看到很多故事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我隐形最深刻的是用《尼尔森老师不见了》代替对孩子的说教。在我刚接到班级的时候,因为缺乏教学经验,上课的秩序一直不是很好,后来我就在上课三分钟的时间,给班上的小朋友们讲了这个故事,孩子们从开始的吵闹,到最后的安静,孩子们真的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想要老师对自己好就要很好的对待老师,人与人之间情感是相互的。我还给班上的小朋友讲过《大卫不可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中午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浪费食物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学生的坏习惯。
三、让故事诵读走进课堂
在余耀老师的经典诵读课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将古诗以吟诵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但是我听完课后,要讲《古诗二首》,我就搜集了《小池》和《池上》的吟诵版本诵读,刚开始大多数学生觉得很惊奇,怎么会有人这样把诗歌读成这样,我连续播放了几遍,越来越多的孩子听的津津有味。我就对孩子们说:“如果孩子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来找我要音频来学一学”,结果班上有几个孩子迫不及待的就说“老师,你发给我妈妈,晚上我要回家学一学”。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了。另一方面,我通过余耀老师的课程和推荐的书目,发现经典诵读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余耀老师在课上举的区分“人、从、比、北、化”的方法,这让我有次受到启发,可以采用象形字或者不同的自己解释让学生对形近字进行区分。
四、转换不同的角度看图画书
在没有听刘璟老师的图画书解读课程之前,我给小朋友们讲图画书只注重对内容的讲解,图片就是根据内容一带而过,而听完刘璟老师的课程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读过的绘本中有那么多的细节没有注意到,后来在给孩子们分享绘本之前,都会自己研究书上的插图以及环衬的内容,例如在课堂上分想红色故事《丰碑》时,因为有很多生字,孩子们不认识,我就让学生一遍观察图片,一边听故事,孩子们通过听看结合的方式,体会到故事中军需处长的奉献精神。
五、提倡整本书阅读
因为一年及孩子的识字量有限,所以孩子们接触的基本都是短小的故事或是童谣,在听完宁海侠老师的整本书课程后,我提倡学还是能从家中带一本自己喜欢的整本书,在中午午读的时间,孩子们就可以拿出来阅读,如果有哪位学生读完了整本书就可以向老师申请上台分享自己读的整本书的故事,同时每天的早读也会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都会有一个学生来上台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有的孩子分享的故事会给大家带来欢乐,有的孩子分享的故事会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还有的孩子会让大家理解一个成语故事的来源和含义。
在本次学习中,自己的收获颇多,也有在教学中根据老师们的指导进行实践,但是还是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阅读教学方法,自身也有很多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争取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阅读引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