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三读”,更好读懂教材

2022-07-08 13:58:26 

做到“三读”,更好读懂教材

二七区兴华小学南校区  李亚阁

认真研读, 读懂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教师要读懂教材中的主题图与插图,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例题与习题,弄懂教学内容;读懂教材的旁注,弄懂教学重难点。

要想真正用活教材,需要我们弄清教材内容体系和结构特点,领悟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熟练地使用教材、驾驭教材。

1.读懂主题图与插图,读懂问题情境

主题图是数学新教材的一个特点,重在把整个单元的内容和学生们熟悉喜欢的生活情境图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教材借助主题图和插图,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读懂主题图与插图,需要我们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这个主题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这些主题图中是否渗透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中的主题图,图中几个小朋友在用不同的立体图形作为模具画平面图形。以学生们喜爱的数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这是学生喜爱的活动,而且这一活动容易组织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数学知识。在内容的学习上也让学生体验到平面图形是从立体图形的面上剥离下来的,真正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2.懂例题与习题,弄透教学内容

例题是教科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习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懂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更有利于我们弄透其中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上号数学课。

读懂例题与习题,需要我们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些例题呈现的作用是什么?这些例题间有什么关系?这些练习题属于什么类型的题目?每道习题的作用是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教材这样编排有什么作用?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中的例题与习题设计就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教材中例题结合兔子吃萝卜的情景图,其中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还画出了一些白萝卜,其中要求学生们圈一圈,并说出白萝卜有4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4倍。从这道例题入手引导学生们学习倍的相关知识,掌握倍的基本概念。在练习题“做一做”的设计中共有2道题目,第一道题目主要是让学生们进行画一画、圈一圈,借助实物模型图完成相关题目;第二道题目在第一道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考查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可以把习题用足、用好,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

3.读懂旁白批,弄懂教学重难点

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例题与习题旁边会常有指明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知识的旁注,通过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

”来向大家提问,并且给予学生们解题思路的提示。读懂这些旁白与批注,更加有助于我们弄清楚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更好地运用好教材。

       读懂教材中旁白批注,需要我们读懂为什么这里会有提示语?这里的提示语有什么作用?怎么样更好地运用好这些旁白批注为数学学习服务?这些旁白提示与本节课要学习的重难点有什么关系?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时,旁边的小土豆聪聪就提示“哦,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们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让数学问题解决变得更加顺利。在学习“平均分”时,引导学生们动手操作分一分之后,还有“还可以怎样分?”这样的提示语,重在引导学生们多加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分法,考虑分法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材中也有一定的提示语“你是怎样计算的?”“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提示语或旁注,为学生们的思考提供思路,对学习难点进行点拨,

      在读懂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到“三读”,要读懂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真正弄透教材,我们会更好地运用好教材,把教材用活、用好。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做到“三读”,更好读懂教材 2022-07-08 13:58:26
《育人新时代,绘课程蓝图》学习心得体会 2022-07-08 14:16:21
《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所读所思所获 2022-07-08 14:07:02
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 2022-07-08 14:28:04
暑期小学英语专业课培训心得体会 2022-07-08 14:27:34
恰到好处的提问 2022-07-08 14:43:08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感受 2022-07-08 15:02:35
如何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 2022-07-08 15:05:00
如何面对“不开窍”的学生 2022-07-08 15:06:36
不要小瞧了“他” 2022-07-08 1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