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我们做什么样的父母

2021-12-13 21:52:43 

“双减”之下,我们做什么样的父母

前几日和朋友一起聚餐,聊起了孩子教育的问题。一位朋友说:“学生的教育就应该交给学校,我们小时候也没见过哪个家长辅导孩子,不都长大了?”听完这句话,我忍不住反驳了几句,现在想来,还是应该听听作罢。但凡看现在各种媒体,大部分媒体都在谴责学校教师的种种失职,下面的评论一条又一条地扎心。朋友发出这样的感慨也不为过。

前几日,也有幸成为少年博览栏目的评选人,这次的评选工作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天地。这些位居“榜首”的孩子们学识渊博,虽然年级小小的,但是写出的文章却远超高中学生水平,他们旁征博引,他们走遍祖国河山,他们阅读过的图书远超于我。其中有一个小博主这样说:“写博客让我进步,同时也让我的妈妈跟随我进步。”因为他的博客均需父母的协助,在不断的协助之中,父母也发现了记录博客的乐趣,自己开始自己的记录博客之旅。

这几日的经历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让我思考,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要留给孩子什么?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初中开始,我便在寄宿学校生活,凌晨五点多便起床跑操、背书,然后开始一天的忙碌,那时候没有花里胡哨的美的追求,也没有太多杂念,一心放在了学习上。这一段是时光也是到现在我已然记忆犹新的部分。不仅能回忆起冬天起床跑操时的寒冷,夏天在床铺上睡不着的炎热,秋天操场掉落的树叶和跑操后飞扬起来的尘土,春天刚蒙蒙亮的天空多美丽,有时甚至能想起来在教室门前坐在地上趴在板凳上认真解决一道物理题的苦恼。现在想来,之后的几年里一直在啃这几年的老本,背诵的故事,背诵的大量英语单词,学习数学运算方法等等,虽然规则记不住了,却留在脑海里刻下了探索的痕迹。后来的生活显得无趣多了,少了当时那份拼劲,少了当时那份为知识而前行的纯真。因为高考的伤,现在的我依旧不敢倾注全部的热情到一件事情上,害怕失去,害怕努力过后的自己没有实现心中的愿望。

过得这么辛苦难道是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子女吗?其实也不是,在我复读的那一年,父母心中的担心总是化作接送我时的眼泪,甚至在心中已经盘算好如果我放弃复读,接下来的人生路如何走。很庆幸,正式初中时为自己打下来的不服输的根基,送我向前不断的走。直到现在,我依旧以“折腾”著名,安逸的生活总是过得不那么安心。

父母留给孩子的应该是放手让其成长,让他经历生活及学习中的苦与甜,然后形成遇到困难坚不可摧的性格。

有的朋友就说,既然放手,为什么要辅导孩子作业呢?要是采访老师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非常不喜欢家长给孩子讲题。如果孩子没听懂,最好是问问:“孩子上课专心听了吗?明天有勇气自己去问问老师解决问题吗?”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的环节中,不是重在教和让学生会,而是重在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和身边的同学和自己的老师单独沟通,解决问题,正如“不懂就要问”的孙中山一样。其次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好习惯受用一生。最后就是引导学生与自己攀谈,然后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苦,父母的苦恼,自己的苦恼以及如何排解。

所以,孩子的成长不能仅仅依靠教师或者学校撑起,家长才是主要的掌舵人,掌舵人清楚自己的目标了,相信孩子也会朝着目标与父母共同前进。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双减”之下,我们做什么样的父母 2021-12-13 21:52:43
管理无痕,治班有法 2021-12-13 19:39:28
以约定促转化 2021-12-12 19:35:31
假装邂逅,实经深谋 ——记参加七(7)班班会课 2021-12-12 20:55:58
你挑食吗? 2021-12-11 23:27:43
回归教育的初心 2021-12-10 20:35:53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2021-12-11 15:12:21
遇见美好,照亮一生 2021-12-11 18:02:28
我想读懂学生…… 2021-12-11 21:54:16
从情境中来 到实践中去 ——应用文习作《学写倡议书》观摩反思 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小学 郝晗妤 2021-12-13 01: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