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美好,照亮一生
——读《教育的第三只眼》有感
教育的美好就是遇见更好的教育;教育的美好,就是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种思想影响另一种思想。如果我们能够以遇见美好,照亮一生作为自己教育的理想来指引自己的教育,我们就可以做更好的教育。
遇见美好,教孩子们发现生活的美好,传播生活的美好,创造美好的生活。
从教这么多年,我一直有这么一种困惑,我们老师为什么要传播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这样的思想。告诉孩子们,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学习是痛苦的孩子,怎么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又怎么会愿意去学习呢?谁愿意去做一件明知是痛苦,还要长久的痛苦下去的事呢?
学习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学习是一件可以促进人成长,让人变得更好的一件事。如果我们是这样告诉学生,如果我们让学生这样去对待学习,那么学习是不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让学生沉浸下来,愿意去学习呢?
其实本质上还是让学生去学习,让学生去努力,去拼搏,只不过是转变一下表达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看到学习的快乐,憧憬学习的美好,学习的幸福,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一点?遇见美好,教育是不是变得更容易一些?
遇见美好,让学生从课堂上不仅收获知识,更能锻炼能力,养成德行。
黑塞曾经说,读书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是为了修养人的品性,成就一个人的个性和品格。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如果在传递知识,教授技巧的同时,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留下一些时间,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留下一些学生表达交流的时间是不是更容易让学生爱上学习?
很长一段时间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我们习惯于把古诗文作为教学的重难点,老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的讲,一遍又一遍的敲打,一遍又一遍的检测,一遍又一遍的提问,可是效果呢?每一次考试结束之后,老师总会发这样的感慨,这句话刚讲过,这句话扛没写过这个词儿,我已经敲了好多遍,为什么学生就是记不住呢?不由得反思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我们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记住这样的词,哪怕是教学生,记住这个词一,但是这个词义的理解,这个词一的推敲是老师在讲,而不是学生本人思考,寻找记住的办法,所以这个知识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不是学生往往重复犯一些错误的缘由呢?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求知,让主主学生主动的去思考,让学生主动的去创设情景,让学生去想办法识记一些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一点?遇见美好,就是让老师多掌握一些教学的策略,多一些教学的艺术,多一些教的智慧,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形成自己的本领。
遇见美好,老师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情怀,多一些坚守。
一个人在前行时间长了,很有可能就忘记了自己出发的初心,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忘记了自己的方向。如果我们能够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能够多一些反躬自问,是不是就更容易明确方向,坚定信念。其实老师如果能够多理解一些学生,明白学生想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关注什么,能够少一点批评,少一点功利,其实教育是很美好的事情。
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呵护孩子的心灵,在成就孩子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够尊重孩子,表扬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能够关注孩子的终身,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这样的,如果去教育孩子去从事教育,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可以更美好?
遇见美好,让我们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去从事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让我们做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照亮孩子的一生,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