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背景下,我们如何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作者:郑州龙门实验学校 程军雅
7月24日,“双减”政策的出台,在社会中引起了一片哗然。时至今日,学校、家庭、社会也必然绕不开这个话题。正如一夜春风来,“双减”润泽的是孩子的童年与成长,挑战的是我们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和教育格局的新调整。但对于家长们而言,焦虑、上火、不知所措应该是大多数家长在双减过后的日常写照。很多家长们纷纷跑来向我求助,身为毕业班班主任的我,也是感同身受,急在心间。那我们如何应对“双减”后家长们产生的焦虑,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呢?今晚提笔思索,有几点思考与大家共享。
一、寻其“病根” 首先,我们要帮助他们找到“病根”。“国家双减的目的不是要减掉什么,而是要回归五育并育的方针。双减只是回归,让教育回归家庭。”我个人是非常赞同此观点的。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分,它的本质就是生命的相遇,而“双减”的本质就是让教育更有温度,让教育回归热的价值,让教育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帮助家长们弄清楚他们产生焦虑的原因,用同理心去纠正部分家长对双减的偏激理解。
二、找寻“良方”
了解了“病根”所在,我们就应该帮助家长们找寻“良方”。在沟通时,我们应努力引导家长克服名校情结,既不要“内卷”,也不应“躺平”,更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去拼分数。应劝慰他们去除精英(EICD)认识的偏差,允许孩子多样化的去发展,更好的适应AI飞速发展的时代。要给自己的孩子创设一个较为开明、愉悦的家庭氛围,根据自身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孩子的学习规划。学会更加注重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培养独立的个体,让传统教育回归,让家庭教育发力,提升孩子综合能力。
三、听其“心声”
双减背景下的孩子,不能只是知道机械式的刷题,我们应鼓励家长们去用心听听孩子的心声,不断提醒家长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有更多的时间用脚步去丈量世界,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有更多的时间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能减轻孩子的叛逆思想,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还原快乐童年!
双减政策因“生”而减,从“情”出发,身为教育人的我们应该要发挥自己的价值,给家长指明方向,减轻他们的焦虑,形成教育合力;鼓励他们用务实开放的心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温馨、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双减”之路注定艰难,但行则将至,勤则将成。让我们秉承初心,陪同家长和学生上下求索,奋斗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