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促进“倾听、对话”课堂的开展? 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南校区) 安梦瑾 创新实践 打造课堂 (一)善于倾听 我刚刚接到这帮学生时,他们还是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课堂习惯还没有养成,我在讲台上讲得“声情并茂”,但却只有一部分的学生在认真听,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在“专心致志”地做着小动作。可是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课堂里顿时“小手林立”,那积极的场面让我一度以为所有的学生都“听懂了”。但是当我叫了一个学生起来回答,我只能感叹“他们的回答真可谓是牛头不对马嘴”;还有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说出的答案,其他同学刚刚说完,他也全然不知;还有的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常常“不客气”地打断别人的回答,一个同学的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又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我,我!”叫他起来发言,又结结巴巴说不出来。这节课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学习效率很低。 所以,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 1.首先,将倾听的要求细致化、具体化。例如:我会告诉他们专心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脑子里不能想其他事,要尽可能听清楚每一句话;倾听要有礼貌、有耐心,未经老师允许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要等别人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如果有异议或者补充,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其次,我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忠实的倾听者。如果孩子回答的结结巴巴,或是完全不对,我也不会立马打断学生的话,或是干脆自己补充。这时我通常会多留时间,静静的等待学生说完。 3.最后,我会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倾听做出评价,肯定认真倾听的孩子,给其他孩子树立榜样。例如“你听得很认真,连这位同学这么小的错误你都听出来了!”“这位同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倾听是一种能力,很高兴你学会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好意识和模仿能力,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在榜样的示范引领下,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倾听、学会倾听。 (二)勇敢表达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多加引导,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发表、补充意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注重营造课堂自由表达的氛围,点燃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火花,从而培养小学生善于表情达意的能力。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就着重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发言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不敢说的心理。 我们学校构建的“倾听对话”的课堂中,对话这部分分为三块:分别是“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 “文本对话”包含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反刍。 “与学生对话”就是交流各自的想法,能从其他学生的回答中启迪自己的思维,获得不同的发现,从而实现合作探究。 “与教师对话”就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1. 首先,我会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表达。 比如我会先让学生自言自语地说-----说给自己听听,然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告诉你的同桌----说给同伴听听,最后再请他们单独发言----说给大家听听,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自信,从“怕说”向“敢说”过渡。 2. “每课一谈体会”的语言训练。 我在讲授新课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都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谈学后心得——先让同桌两人交流,用两三句话来概括自己的体会,然后学生站起来以响亮清晰的声音,完整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进行学后小结。这样的“每课一谈体会”的语言训练,很快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总能有所得,哪怕是一点、两点,都令他们尝到了学习的喜悦,所以说起话来信心十足,说到激动处还“手舞足蹈”,喜形于色。 3.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形成言语风格。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朗读的巨大潜能,热情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不但使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得更规范,还能把朗读“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必须善于启发学生理解所读的内容,全情投入,融自身感情于语言文字的描写叙述中,从而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最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以深化理解。比如读到《翠鸟》时,要喜悦、赞美;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要低沉、缓慢。总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中感悟,是学生语言训练进步的拐杖。 (三)探索学习 1.学会预习 在每学期始,我要求每位孩子把“语文预习要求”抄在目录的前一页: (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至少五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给所有生字注音、组两词并知道音序、部首。 (3)对照词语表用彩笔或荧光笔画出本课的词语。 (4)把多音字注在每课的书头上并注音、组词。 (5)预习课后习题,能解决的问题在文中相关句子做标注,不理解的地方用铅笔打上“?”,以备课上倾听、交流、解决。用以上要求让孩子们预习新课。 2.学会合作——小组交流合作 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团结起来力量大。我班黑板的左上角张贴的有小组积分表,我会用红粉笔在上课听讲及积极发言时及时加分,以作奖励。每周评出前五名的小组进行表扬。因为积分和期末的奖状挂钩,孩子们还是挺重视的。 学生能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把自己疑惑的地方学会。孩子们活动起来了,课堂真正属于了学生,老师也就解放了、轻松了。而要让这种学习劲头一直保持下去,就要加强小组建设。每组选出一位孩子任语文小组长,鼓励、督促组员积极参与进来。 语文书上有背诵课文和园地积累的任务。若都给老师背,时间肯定不够用。我按课堂上的学习小组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早读和课间时间给组长背诵,组长给我背。背过的由组长在背书表上做记号,并在放学前把本组未通过的名单交给我,我会提醒没背会的家长做好督促工作,第二天早上进班时,再给我背诵过关。这样让家长能够随时关注自家孩子在班上的学习情况,以便家校更好地合作。 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听写前一天的重点词语,让孩子听写在统一的听写本上,交过来,课后我用百分制批改。满分一百分,错一字扣一分。把一百分的孩子在班上和班级群里大力表扬,并给所在的小组加分。没有全对的孩子,错一订五后由本组里一百分的孩子负责课间时间二次听写,每次指定的负责人不一,有学习好的,也有程度稍落后的,但必须是课堂听写一百分的。这些负责人把自己承包的学生听写、检查、过关后告知班长,由班长在班级过关表上做记录。课间常常看到负责的孩子拿着书撵着没过关的孩子听写、检查、批改的身影。 “小组合作式学习”融汇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找到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