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丢电脑和发烧事件反思

2021-11-19 15:59:11 


学习《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丢电脑和发烧事件反思

引言: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未完成的事,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通过一项记忆实验发现了这种心理现象。她让参与者做22件事,但是其中有些在完成前就会被打断。之后让参与者回忆自己所做的,结果更多的人想起的是那些未完成的事情。

这主要是因为未完成的事,所引起的心理紧张系统还没有得到解除,所以人们会对此耿耿于怀。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会有较强的意愿和动机去继续完成。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则一日不得解脱。

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他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有些人会走向极端:一种是过分自我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种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啰嗦,时常半途而废,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自己的“完成驱动力”。

看到这个“蔡格尼克记忆效应”让我特别有感触,我就是那个过分自我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的极端。回想从八月份开始,陆续参与学校新学期的准备工作,我是带着休完产假、回归社会人的兴奋重回职场的,同事都说我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激情。或许是性格原因,我不喜欢闲的空虚的日子,更喜欢充实的做事情的感觉。

毕竟还是处于哺乳期,每天还是要操心回家喂奶的事情,所以不能像原来那样遇到工作上的任务,一口气干完再回家,所以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工作没干完但又要回家喂奶,回家之后还惦记着工作上的事情,又加上本身晚上哺乳就睡不好,失眠焦虑与日俱增。

第一个爆发期:丢电脑事件

几周前因为教育共同体的通讯员培训活动和优质课观摩的组织和参与、还有“双减”上的数据,精品课的上传等等全部交织在一起,每天感觉都压力山大,顾得了整体就没时间准备自己的课,但又要天天想着……焦急到周四晚上,熬到必须回家喂奶了,我就催我家先生把电脑从单位带回家,准备回家再继续工作,结果我催的有点着急,他忙完单位的事情就急匆匆地骑着电动车回家,因为天黑、下着雨,装着电脑和硬盘的电脑包掉了他都没发觉。心疼电脑的同时,更遗憾我们所有的资料都找不回来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事情多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不能乱,否则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出现更多的意外情况。

第二个爆发期:发高烧事件

可能因为连续的自我高压,导致身体集聚了太多的肝火,再加上那两天忙于开会,回家哺乳不够及时,引发了严重的乳腺炎,疼到飘飘欲仙、烧到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地还想着有活动稿子要编辑、有学生活动视频要审核……到底还是自己放不过自己。连医生都说我太能忍了,还好最后中药、西药、膏药、推拿、理疗全上阵,大战三天,总算痊愈。

这两件事情真是伤钱又伤身,也让我对自己进行了深深地反思,做事情的压力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以后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优先处理的分级,放下焦虑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一个个解决,毕竟方法永远比困难多。我需要用云淡风轻地态度调整自己的“完成驱动力”。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学习《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丢电脑和发烧事件反思 2021-11-19 15:59:11
也想送你一朵小红花 2021-11-19 10:52:04
给自己的一封信 2021-11-19 15:10:30
压力?不,是动力! 2021-11-19 14:50:16
课堂是老师的田 2021-11-19 15:09:23
不要做个小气的孩子 2021-11-19 16:05:41
做班主任是一场修行 2021-11-18 11:35:00
考生答辩浅谈N0.1:不仅分析当下怎么办,还有追根溯源之后怎么做 2021-11-18 10:25:32
从现在起,发现美好 2021-11-18 16:15:50
关于家校沟通的一点思考 2021-11-17 16: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