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比干

2021-11-13 13:30:53 

                       拜谒比干


那是一个秋天的午后,闻说比干墓距此不远,拜谒之心油然而生。

途中,《封神榜》里的剧情仍历历在目,作为叔父的比干不忍看着鼎盛一时的殷商王朝毁于商纣的不理朝政,沉迷酒色,荒淫无度,冒着一日不能三谏的大忌,强行谏言,最终剖腹挖心。少时观剧,感慨不已。如今,满腔敬畏前去拜谒,那个本已高大的形象更须仰视。

午后的阳光明亮而不刺眼,比干庙的大门,岿然屹立,在一片金碧辉煌中显出一派肃穆,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大红铆钉的拱形大门紧闭在九级台阶之上,森然生畏,我们拾级而上,沿长廊从入口进,里面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根财树,通体金黄,树干粗壮,虬根盘旋,难怪,比干早已在百姓心中成为公平正义的化身,被誉为财神。游人纷纷纷纷驻足,留影留念,都想在未来的日子里,财源滚滚,有个好兆头。

我踏着石板路前行。石板上绘有回龙纹饰,你似乎嗅到了一丝青铜器上独有的味道。穿过广场,在中轴线上,眼前便是比干的大理石的雕像。雕像通体高6.3米,是由一块完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这个数字,跟他的年龄63岁有关。整个雕像目光如炬,神色泰然,他目视远方,左手攥紧拳头,立于天地之间。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模样,不知怎的就能让你内心深处浮出这样的词语: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其后是汉白玉雕像,连同底座也是6.3米,同样一身凛然之气,汉白玉的质地象征着其志洁行廉。未进其庙门两旁分列各种石兽,大象、麒麟亦在其列,足见其威仪 。

往前走是一照壁。高6米、宽10米巍然耸立,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建筑物。其图案既不是雕龙画凤,也不是日月云水,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烧制的牡丹花卉图案,花根长在一个花瓶里,壁前后正中央是由24块高浮雕绿色琉璃砖拼砌的一丛丛“没心菜”。

照壁北为庙门,庙门古朴典雅,额上书“殷太师庙”四字。步入庙门,甬道两侧有两株千年古柏,一曰:忠柏;一曰:孝柏。说来也怪,忠柏叶疏枝枯,而孝柏则蓊郁苍翠,这是冥冥之中在诉说比干不能尽忠之苦吗?

路上蓝色方砖是明朝所制,每一块儿都有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方砖的下面的土地,更是见证了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斑斑驳驳的砖体也都在见证着世人对比干的朝拜。林立的石碑,模糊的字迹,在还原着历代上至天子下之黎民对比干一颗丹心的热烈赞颂与仰慕。北魏孝文帝、唐太宗李世民、乾隆、光绪……他们的真迹仍在。他们对比干的推崇,恐怕不仅仅是皇室需要这样的忠臣,更是对其人格魅力的折服。

比干庙里的柏树可谓奇观。

除刚刚提到的忠孝柏之外,还有开心柏。那是一株历尽沧桑的柏树,古拙皲裂的树皮,让我们看到的是风云变幻和世事苍茫。它在比干庙正殿的右侧。这棵树如一个侠肝义胆的勇者,又像一个铁血丹心的忠者,它的上部像一个人靠胸的位置是打开的,里面着实有一个心的形状。比干剖心之后,树是有灵性的,它情愿奉上自己的心,来挽回比干的生命。足见比干之举感天地,泣鬼神,生命万物为之垂泪。更为奇特的是,还有五株板柏,我们通常见到的柏树都是圆柱形。独独那几株柏树是扁平的方形,三长两短,像极了制作棺木的板材,它们兀立在比干庙的左侧,在群柏之中格外显眼。大概是上苍敬其忠心,怕其尸曝原野,故降古柏,成其棺椁之材。再观周围之柏亦有特色,皆树冠平平,无一株争高直指,且全朝向比干墓的方向,像在齐刷刷的脱帽行礼,庄严肃穆的让人陡生敬意。

比干庙的正后方就是比干墓,是一方高高隆起的土堆,占地20余亩,外有青石砌成,呈环形,边侧是小道,道旁松柏环绕,与墓顶的萋萋芳草,上方的湛湛蓝天,空中的朵朵白云构成和谐统一的天然的纯粹的时空,置身其中你忘记了是在何朝何代,也许是比干倒地后飞沙走砾成此墓冢的伊始,我甚至嗅到一丝远古的土腥味;也许是牧野之战商卒倒戈,周武王克殷后修建比干庙的最初,我分明听到了工匠带着感怀之念砌墙垒土的叮当声;也许是孔子周游列国行于此,谒见时的当下,我听到他在一番感喟之后,拔剑刻石的簌簌声,“殷比干莫”横空出世,“莫”取比干因大地之土而葬之意,苍劲力道;我看到了唐太宗带领仪仗参拜时的势之浩浩,我听到了孝文帝只身对语比干时的情之切切;我看到乾隆用正楷写下碑文“天地之经,君臣之义……”时的专注与虔诚,我听到了光绪题下“剖心谏纣数万世忠烈有谁能比;焚身丧殷留千古唾骂与公无干”的愤慨与仰慕……

走出墓地,踏出庙门,回望,我再次听到了比干与商纣的对语:

“何以恃此不怕死?”

“君不道臣之辱也,见过不谏非仁也。”“君有谏臣,父有谏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拜谒比干 2021-11-13 13:30:53
初冬小阳春 2021-11-13 18:07:47
爱到无力 2021-11-12 14:09:33
致我17岁的女儿 2021-11-12 18:41:28
【征文】让特色作业各具特色 2021-11-14 15:20:17
【案例】助学金风波 2021-11-13 20:04:08
孩子,你慢慢来 2021-11-13 22:57:57
​换个称呼,拉近距离 2021-11-13 20:52:26
我们为什么要费劲巴脑地提炼教学主张? 2021-11-11 11:33:05
千古偶像苏东坡 ——读《康震讲三苏》有感 2021-11-11 1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