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傍晚似乎总是来的特别早,才刚刚六点多钟,已是暮色四合,夜色渐浓了。我像往常一样拿上厚厚的一轮复习书匆匆向五楼的教室走。
还没有走到教室,就听到有同学懊恼的声音传来“好烦呀,疫情什么时候结束,这周不知道能不能回家”,旁边有不少同学在七嘴八舌地附和着:“就是,就是,上周都没有回家,讨厌死了”……本来上周六同学们应该回家的,但因为疫情的突然变化,使疫情防控的形势突然严峻起来。为了减少同学们与外界的接触的风险,上级部门决定让同学们周末在学校正常上课。听到他们的牢骚,我不禁莞尔一笑:可以理解,毕竟是孩子,不能照常回家难免内心有些许的沮丧。
走进教室,踏上讲台,我用洪亮的声音说:“虽然这周我们没有照常回家休息,但是这是保障我们安全,不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有力的屏障。与其抱怨不能回家,不如好好利用这些时间来复习更多的知识,争取更接近我们的奋斗目标,更接近我们理想的大学。”说完,我环顾台下,看到很多同学都表示认同的点了点头,就切入了正题:本节课我们需要复习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第四至第六部分,请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记诵,然后跟组长背诵。前三部分没有完成的同学要加油,抓紧时间完成。布置完复习任务,我就像往常一样在班内踱步巡视,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当我走到Y同学的身边时,发现她有些异样:她趴在课桌上,肩膀有轻微的抖动,同桌在她旁边小声安慰着她。通过她的同桌,我知道了她情绪崩溃的原因:之前的复习任务没有完成,又有了新的复习任务,学习压力山大,内心焦虑,再加上上周末没有回家造成的想家情绪,最终不良的情绪如火山爆发,让她不堪忍受,啜泣不止。
看到她簌簌落下的大颗泪珠,我感到很心痛:身在高三,每个孩子都披星戴月、夙兴夜寐,他们的身心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和心理压力。这些压力长久地束缚着他们的内心,让他们不能放松身心,使他们的心理有时变得尤其脆弱,些微的外压都有可能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学习任务对于平常的他们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没有照常回家修整的他们来说,或许就变得比平时沉重了许多,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同学来说,或许变成了能够压倒他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想到这里,我弯下腰轻轻的拍拍她的肩膀,用只有我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温和地说:“老师布置刚才布置的任务是近段我们要完成的,如果你今天不能完成,可以明天、后天甚至下周完成。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可以把这个任务划分成几块小任务,每天完成一部分,就可以。有人说,能到达金字塔顶的动物,只有老鹰和蜗牛。我们不用苛求自己像老鹰一样一飞冲天,其实只要我们认准了目标,只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去做,就像蜗牛一样持之以恒,再遥远的路程一样可以到达。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和目标,慢慢来,老师相信你通过努力一定可以掌握这些知识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或背书,我的声音在周围的朗朗读书声中并不起眼,但我想她一定听到了,也懂得了。说完这番话,我不露声色的离开她的座位,继续我的巡视。但我眼睛的余光告诉了我她的动态:她慢慢停止了啜泣,擦干了眼泪,之后翻开了书本,加入到了读书的行列里。此时,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孩子们,尤其是高三的孩子们,其实老师一直都懂得你们的辛苦与不易,你们的坚强和脆弱,你们的执著与动摇,你们的坚定与迷惘……这些都是你们青春岁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你们必须要跨过去的成长的阶梯。尼采说过: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人的成长也是这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慢下来,经历挫折和挣扎,必须体会成长的痛苦,才能蜕变成蝶。孩子们,慢下来,不是放弃目标,而是蓄势待发,积蓄力量,以更坚韧的姿态面对可能的困难和挫折,慢慢来,不是倒退,而是以更加坚定的脚步走好每一步,向最后的目的地进发!
孩子们,愿你们在面对前方未知的风霜雪雨时,多一份坚强和执著,多一分勇气和信心,多一分洒脱和乐观。孩子们,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前程似锦,岁月静好;如若不能,愿你们能够放慢脚步,风雨无阻,终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