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可以是玩出来的

2021-11-11 21:21:03 

数学可以是玩出来的

    ————观张嵬老师《数字接龙》有感

在一般人的眼中,数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课程,将数学完全设计成一节游戏是很少见的,即使有游戏,也只是在茶余饭后的小部分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将数学活动设计成一节游戏,更能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还记得在本学期为选择观摩课主题时,第一次观看张嵬老师的课,总体给我的观感就是对孩子的能力和教师的能力要求都很高,游戏适合小班额教学。随着对数学的逐渐深入了解,再次重温他为我们带来的《猜猜我是数字几》《数字接龙》时,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宝藏的地方,数学还是玩起来更有意思。

深入了解幼儿园数学后,我深知孩子需要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本节活动《数字接龙》中,活动开始,张老师就通过和孩子互动特别的打招呼方式,让孩子感知体验到什么是接龙:接龙就是把一个句子变成一部分一部分的,每人说一个,最后连起来,越接越长越厉害。孩子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原来这就是接龙,为之后的接龙游戏做了很好的铺垫。

数学也是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一句话说完了怎么办呢?幼儿集体想办法后,教师进行总结:接龙就是这样,从头接到尾,再连起来。接下来教师出示数字,问:谁会数?同时提出要求:你一边数我一边拍手,我拍手不停,你也不要停。在一次次尝试中,幼儿将打招呼时“从头接到尾”迁移到数字中。整个活动,让听众清晰感知到活动内容设计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每一个环节都能让人铺捉到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的细节,知识内容的衔接和递进不但发挥了能力强孩子的引领性,同时让能力较弱的孩子能够重复的感知和体验,加深对数的敏感度。如果从流程上看,张嵬老师的数学活动能够看到我们数学活动流程设计的规律,从内容的设计上看,又是别出心裁,贴近幼儿,有用又有趣。

接着就是整节活动的氛围。从活动的整体感觉来说,我认为孩子的内心都是舒适的,没有因为不会而丧气的孩子,没有因为会了就骄傲自满的孩子,氛围的舒适是游戏能够真正玩得起来的关键。这里面张嵬老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数学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就是出错,我想在公众场合下,孩子的内心是会收到影响的,这不但会影响孩子本节活动之后的专注力,更对他以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有影响。整个活动过程中,有孩子出错、有别人笑出声,张老师这样安慰:刚刚开始玩很正常,你再报一报你的数字;别笑,你在想一想,他一定能够解决;别看数字简单,但是一不小心还是会犯错误;看来数字接龙有点小挑战,能难得倒你们吗;只要你稍微注意,这些都不是问题;如果有人犯错误,一定默默给他加加油,相信他一定能够克服难关;不用说他难,我们耐心等一下,他一定可以的。而课堂活动的氛围在他语言的影响下也发生了改变:从开始不断出现的“善意”或“嘲笑”的笑声,到后来没有笑声,孩子学会了出错时想办法专注的解决问题;遵守游戏规则值得我们尊敬。张老师的课堂让人感受到他的重心是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将课与人分开。他对于孩子心理的了解,在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上设计和把握整节活动,同时在活动中继续关注孩子的心理。这真是很让人敬佩的。

其实,在对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功利心,我们把身和心都交于孩子的时候,孩子回应我们的必定是最好的状态。

最后就是专家的点评,说到了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这次的数学游戏是有用的吗?数学的有用不一定必须是与当下生活紧密连结在一起,本次的有用就体现在提高孩子的对数字的敏感度和专注力。我们不应狭隘的认为“有用”就必须可以运用于孩子周边的生活。扩展教师对数学的认知和理解,深度解读指南精神和内涵,我们还在学习的路上。

热门评论
打开郑教融媒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数学可以是玩出来的 2021-11-11 21:21:03
牵着蜗牛去散步 2021-11-12 07:13:30
精神的瓦尔登湖 2021-11-13 12:48:48
精神的瓦尔登湖 2021-11-13 12:48:48
匆匆 2021-11-13 11:38:18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2021-11-13 11:16:33
聆听青年教师三年成长汇报反思 2021-11-13 17:33:25
班主任工作漫谈(六)——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2021-11-13 07:04:35
与众不同的“他” 2021-11-13 00:00:44
让墙壁说话,让班级育人 2021-11-12 11: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