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见更好的自己 郑州48中 张喜来 【案例】助学金风波。学校传达助学金政策,由学生自愿报名,家长提供相应的“材料”,班级张榜公布。家长要看得开些,主动联系班主任提供素材,有学生不但没有主动报名,而且出现了明显抵触情绪,学生坚决拒绝这一份助学金申请。 这一份被拒绝的助学金,是何其的相似。在我自己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政府开始实施“两免一补”的政策,当初家里的条件是符合资助政策,因为可怜的自尊心在作祟,我没有勇气举手报名。第二年我主动报了名,直到上大学,一直享有着助学金,只是不记得是家长的教育还是同学的鼓励,亦或是老师的照顾了。 这一份助学金折射出的是属于这个青少年时期特有的那一颗自尊心,家庭情况(离异、单亲、贫困、残疾等)特殊的孩子,他们的自卑心理更为严重。因为是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每一届都能遇到一部分这样孩子,我感同身受之余,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拒绝物质攀比,恪守班级一致性原则。每个家庭经济状况不同,而中学生也迎来了追求个性张扬的阶段。我们在新生报道第一天,就要去学生规范自己的着装,任何首饰是明令禁止,直到学校校服发放下来,全班统一着校服上下学。有部分学生还会在“零食”上有出格,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商议,本着身体健康第一,只允许大家带牛奶和面包,禁止其他零食进班;增进感情第二,如果有学生忘带,或者带的多,我们要彼此分享。一个学期左右学生都能规范校服,偶尔也会有个别学生无意违反了原则,但是经过引导大家都能及时更改。 构筑同理心,弱化学生强烈的自尊心。有自尊心并不是一件坏事,弱一些自尊心,好比羞耻心就能规避一些不好的想法或者行动,但较强的自尊心就会非常敏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每带一届学生,我都会寻找合适的时机分享自己因要强的自尊心给自己带来的麻烦的真实故事,少白头故事分享,尤其能够引起学生同理心。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的原因,我的营养跟不上,上初中的时候,就有了白头发。担心同学会感觉自己是个另类,我就开始疯狂染头发。直到高三,因为学习时间太紧张,没有时间染头发,也就漏了陷。那一段时间老师和自己的好朋友不但没有取笑我,反而一直鼓励我、在学习上帮助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但收获真友谊,也坦然接受自己少白头的现实,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心没有那么强了,到我上大学的时候,白头发也就逐渐消失了。 预防被二次伤害,提倡健康心理建设。无论是自己过往的经历,还是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自卑心较重是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而二次伤害并不是因为被人,全然因为自己。那些自卑心理非常强的学生生活的班级氛围非常重要,当然接纳自己、悦纳自己更重要,两者有必要同时推进。在班集体形成初期,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是逐步形成的,班级遇到一些小挫折是难免的,小挫折更有利于班集体长远发展。在七年级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军训汇演),第一次的大型考试(月考)之后,无论成绩如何,我都会带着班委、家委会与全体学生一起做分析、做总结,并为下一阶段的班级建设做规划。对于集体,我们提倡优秀的团队肯定会滋养优秀的个人;对于个人,我们提倡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那些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一般情况我还会通过单独谈话和成长日记进行沟通,鼓励他们自信些。先从课堂上大胆举手、大声说出自己的见解开始,如果他们这些做不到,我会降低一些要求,课上或者课下让前后位讨论、交流问题,到这里基本上能够解决他们不张口的问题了。如果还不行就想办法给他们制造机会,比如让这部分学生所在的小组在课间逐个给我复述课堂所学内容等等,趁着这样单独沟通的机会,对他们提出自己的期待,然后指出他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尝试,最终指引着这些孩子走出他们的“舒适区”,让他们有信心遇见更好的自己。 |
热门评论